拥有什么样的视角,就拥有什么样的生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接触新的事物,我们的生命就局限在一隅,被自我设定的很多框架所约束。
当我们建立宏观的视角,并且接触的事物种类足够繁多的时候,我们会由迷惑进入一种相对清晰的状态,我们会看到理论的价值,也会看到各种实际事物的价值,它们本身是互相验证的,最终这又验证了我们自身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持续前进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经历,放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都是有价值的。
宏观意识 从我们自身来讲,所有的经历都在积累我们的基本经验,知道做什么事情会导致自己状态直线下滑,做什么事情会使得我们迅速提升,以及什么事情是应当坚持去做的,什么事情只需要尝试一下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阅读会真正产生效率,因为我们看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同样的生命在诉说,我们会在自己心中与它产生共鸣,这种意义是产生于心灵的。
我们会知道关键时刻的细微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丧失,因此对于生命本身会有一种敬畏和珍惜,对于真理也会更加地敬重,因为它可以引导我们在命运的迷宫里更好地前行。我们会知道应该遵守基本的规则,过分崇尚自由无视基本的秩序必然付出代价,在维持整体和谐的基础上,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持续创新。
在回思过往的历程中,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很多事情是不能掌控的,每个人必将面临环境的变动以及很多的丧失,我们会从巅峰跌落到低谷,也会从低谷重新爬升到巅峰,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永远持续的低谷,只要我们保持学习成长的姿态,从本质上而言,这一生就是在持续收获的,我们的价值不取决于是否迎合了外界的标准,因为那个标准总是在变化。
宏观意识从与他人的关系上来讲,我们通过深入自己,也见到了他人。
因为所有的感受和思维都是相通的,虽然我们在表象上千差万别,但是究其本质,我们都是活在自己的思维与感受当中的。
思维和感受总是相伴而行,感受是更深层的,即便我们活在思维中时,感受依旧伴随着我们。感受就像大地,思维像地面上一只大象,我们是一个跳蚤,当我们爬在大象身上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行走在大地上。
思维有自我进化的过程,不论是从整个人类历史来讲,还是从个人的成长层面上来讲,思维都在不断演化,甚至冲破他自身的有限性。
我们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有时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极端信息的时候。
但是宏观地来看,我们的想法并不存在一种绝对定格的模式,它总是会不经意地发生变化,我们无法预测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只知道它必然会随着经历的延续不断生长。
想法的变化速度又是不可预测的,信息高度集中的时代里,每个人都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个信息整合的过程。
于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们会知道,他人也是处在这样一个进程当中,当前他的思想反映了他曾经所经历的事实,然而未来是有很多种可能的。
宏观意识感受相对于思维更加地灵活,它会从抽象的层面认知事物的相关性,从而呈现相似的感受,于是会产生诸多的情感投射效应,我们自身甚至难以察觉。
我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持续变化,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以一套内在系统为支撑建构起来的形象,我们的感受分为感官和心灵两个层面,感官的感受也是心灵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心灵的表面部分。
感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于是物质带来的感官刺激很容易趋于平淡,我们转而需要寻求心灵上的刺激,当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他会更直接地看到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不同的人由于身心状况的不同,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也不同,有的人对物质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感受,于是受到物质的深刻吸引;有些人对物质的刺激不容易产生强烈感受,或者很容易认识到这种满足是虚幻的,于是会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不同的是,物质的有限性容易引发竞争和冲突,精神世界的广阔丰富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满足而其自身不会减少。
人在起初的时候总是容易沉浸在物质世界带来的刺激当中,但是只要彻底经历过便会知晓这个世界的有限性,似乎得到任何物质都不能带来圆满的感受,太多的物质还会打乱生活的基本秩序,他会看到那些真正快乐的人总是在学习或者奉献,于是他的感受会引导他走向不同的道路。
宏观意识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我们会看到事物的价值,也会肯定事物持续发展的能力。
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应该从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的种种现象。
当我们缺失这种视角的时候,会看不到自己和他人的真正价值,也会否认他人与自身的关联性,会放大眼前的障碍而忽视我们自身冲破障碍的能力。
把我们自身放在一个历史的维度上去看待,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状态,也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天,对于他人的错误,我们也会更加懂得包容,因为每个人都处在一个漫长的成长进程当中,而这一切是那么来之不易,因为我们都是从彻底的无知走过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