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练左右互搏术。
跟着笑来老师学习专栏已经有五个多月的时间,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水平。写东西已经习惯了一二三四的列要点。更关键的是笑来老师说要忘记文笔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基本上也做到了,写的东西也是纯干货类的。
但是从六月份Spenser老师的课程开始之后,我迅速的进入到不适应的状态。s老师把文笔比喻成文章的血肉,你的文字就是要有颜值,整个段落下来,那必然是要长着一张皮肤白皙有弹性的脸,用s老师的话来讲叫“撩人”。
说实话,我以前走的就是文艺女青年的道路。但确实跟笑来老师学习之后发生了180°的转变。s老师的课后先交的两篇作业《五个月的成长大于过去十年的总和》、《公众号第二个千人关注我用了24小时》,应该说这两篇都是我写的小爆款了。但显然这种气质、风格的“脸”没有撩到s老师。
我是学文秘专业的,虽然这个专业十分尴尬(学了好几年,一天也没有用上,后来发现身边那些一天也没学过的人,干的也挺好)。但是这个专业的精髓,我还是记住了这么一句话的,是当年教我们学习公文的老师讲给我们的——如果这个领导喜欢梨味儿,你就要给她写梨味的公文,如果这个领导喜欢苹果味儿,你就要写苹果味的公文。
好吧,既然文不对路那就赶紧调转船头。
接下来写的三篇小文成绩还都不错。《301 十年 301》和《风雨夜归来》上了优秀作品墙。《一封迟到十年的情书》上了简书的首页。
(友情提示:要想上简书的首页,最好还是先给专栏投稿,让专栏的主编推荐上首页)
参加s老师的课程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却迈出了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写短篇小说(《一封迟到十年的情书》),第一次写科幻体小文(《风雨夜归来》)。
好长时间没有动笔写过故事了,刚开始也很不适应,但一旦开始了,一头扎进去了,也有一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的感觉。
Spenser以前也是笑来老师的学生,但他现在却走出了一条很“自己”的s路线。所以学谁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还是要去做自己,找到一条专属于自己的成长发展路线。
这个“自己”真的很有意思,他会在你与人相处时不自觉的蹦出来。以至于“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之后,也没有细想过究竟。但在认知世界里,这个自己又显得格外的渺小。我们不是总在幻想这世界能有终极的,普世的真理吗?!
可惜没有,于是,你就开始了羡慕别人。
最近好多人私信我时用到了“羡慕”这个词。只有我自己深知我有什么值得让别人羡慕的地方啊。但就羡慕这件事本身来说,我也一样。在半个月以前我也是这条船上的一员。
我之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特别羡慕20岁出头的大学生,在人生的这个年纪就能够遇见笑来老师的专栏,人生可以少走多少的弯路呀!
但细细想来,不是这么回事。我把看过笑来老师专栏的人,大致分为这么两类。
一类是人生经历过风雨波折的中年人,看到了笑来老师的文字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会豁然开朗的说一句:“噢,原来如此”。
一类是人生没有太多阅历的年轻人,他们看过老师的文章,可能更推崇的是老师认知的高度和严密的推理,也会跟着说一句:“噢,太有道理了”。
虽然看似差不多的领悟,但“原来如此”绝不等于“太有道理了”。
“原来如此”是一种“啊,多么痛的领悟!”虽然可能领悟的晚了些,迟了些,但要笃信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那些冤枉路再配上你今天的专栏学习,学到的东西才能够都成为你自己的。
“太有道理”,是一种浅层的认知,当然它确实可以让你少走很多的冤枉路,但有些失败是有价值的,有些切肤之痛是要痛过后才能明白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后,我觉得自己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些说出“原来如此”的人是可以成为甚至超越笑来和spenser的人。而发出“太有道理”感慨的人,很有可能会成为小版的笑来或是小s。
所以,你真的没有必要去刻意学谁,更没有必要去羡慕旁人,在认知的道路上,那个“自己”尤为珍贵,我们甚至真的要对这个“自己”发扬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汪国真——自己接纳了自己不就等于世界接纳了自己吗?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伍绮诗——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世事苍茫,人生如寄,但有一条须谨记——Be true to yourself(忠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