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什么时候会被信息的浪潮拍死?
每天一睁眼看到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好想砸手机!
挨个点掉!
对于这样的信息量其实我是拒绝的,好嘛!
我们常常迷失在数据中,纷繁复杂的数据让我们无所适从。可视化作为解决这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视觉的方式让数字易于理解。
专业的说法是
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都是可视化的一种方式,数据可视化将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项作为单个图元元素表示,大量的数据集构成数据图像,同时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表示,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信息可视化,旨在把数据资料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信息可视化是一种将数据与设计结合起来的图片,有利于个人或组织简短有效地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数据表现形式。
什么鬼!
总而言之,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应用来学习和挖掘数据;而信息可视化则具有解释数据的功能及特征。
先让老司机带带你,来随便感受一下可视化的魅力~
我天,别人已经把信息和数据做成了海报,而我还在用excel~~~
· 信息可视化是如何get到我们的G点了呢?
因为它的趣味性、娱乐性、视觉和数据的严谨与信息的可靠性结合到了一起····
扯JB淡
因为“懒”!
·为什么这么做呢?
对比一下:阅读书籍和杂志等这些可触媒介,浏览电子屏幕的速度要慢得多!
事实上,
我们已经变成了内容的扫描仪和过滤器。
研究表明,在一个常规页面中,每人平均只会阅读20%的文字!
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
持续性部分关注
就是指用户为乐最大化的获取信息,同时看多个渠道。最后,他们确实接触到了更多的内容,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从而形成注意力碎片。
随着碎片的增多,我们的大脑便开始喜欢筛选并关注与众不同的东西。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内容时,我们会先动用部分脑力来理解它所包含的信息,然后再决定是否深入了解。
关于大脑
大脑的一大任务就是视觉处理,近30%的闹灰质由视觉神经元构成,几乎半个大脑都是直接或间接用来处理视觉功能的。
对于图像,我们可以直接提取相关记忆进行解读,而对于文本,我们要先将文字以符号图形的形式与记忆中储存的图形相匹配,再将字符组合成单词,将单词组合成句子,句子再组合成段落····这就不难理解,比起单纯文本,大脑处理信息图会更加省力。
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
时间就是生命啊!
还有一个原因:信息可视化的可共享性。
人们乐于分享信息图是因为,易于理解、不需要占用过多时间,而且新潮有趣。
好了,不BB了。我梳理了可视化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一、数据可视化的图表类型简介。
二、数据可视化图表表达的10个错误。
三、信息可视化制作过程。
数据可视化有很多既定的图表类型,下面我们分别来谈谈这些图表类型,他们的适用场景,以及使用的优势和劣势。
1. 柱状图
适用场景:它的适用场合是二维数据集(每个数据点包括两个值x和y),但只有一个维度需要比较。
优势:柱状图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肉眼对高度差异很敏感,辨识效果非常好。
劣势:柱状图的局限在于只适用中小规模的数据集。
2.折线图
适用场景:折线图适合二维的大数据集,尤其是那些趋势比单个数据点更重要的场合。它还适合多个二维数据集的比较。
优势:容易反应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3.饼图
适用场景:适用简单的占比图,在不要求数据精细的情况下可以适用。
劣势:饼图是一种应该避免使用的图表,因为肉眼对面积大小不敏感。
4.漏斗图
适用场景:漏斗图适用于业务流程比较规范、周期长、环节多的流程分析,通过漏斗各环节业务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
优势: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在网站分析中,通常用于转化率比较,它不仅能展示用户从进入网站到实现购买的最终转化率,还可以展示每个步骤的转化率。
劣势:单一漏斗图无法评价网站某个关键流程中各步骤转化率的好坏。
5.地图
适用场景:适用于有空间位置的数据集。
优劣势:特殊状况下使用。
6.雷达图
适用场景:雷达图适用于多维数据(四维以上),且每个维度必须可以排序。但是,它有一个局限,就是数据点最多6个,否则无法辨别,因此适用场合有限。
劣势:需要注意的时候,用户不熟悉雷达图,解读有困难。使用时尽量加上说明,减轻解读负担。
1. 饼图顺序不当
饼图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可视化工具,但他们却常常过于复杂。份额应该直观排序,而且不要超过5个细分。有两种排序方法都可以让你的读者迅速抓取最多的重要信息
(最好的做法是将份额最大的那部分放在12点方向,顺时针放置第二大份额的部分,以此类推。)
2. 在线状图中使用虚线
(虚线会让人分心,用实线搭配合适的颜色更容易区分。)
3. 数据模糊化(数据被遮盖)
(确保数据不会因为设计而丢失或被覆盖。例如在面积图中使用透明效果来确保用户可以看到全部数据。)
4. 耗费用户更多的精力
(通过辅助的图形元素来使数据更易于理解,比如在散点图中增加趋势线。)
5. 柱状过宽或过窄
(经过调研,柱子的间隔最好调整为宽的1/2。)
6. 数据对比困难
(选择合适的图表,让数据对比更明显直接。上图的数据作用是为了比较,显然,柱状图比饼图在视觉上更易于比较。)
7. 错误呈现数据
(确保任何呈现都是准确的,比如,上图气泡图的面积大小应该跟数值一样。)
8. 不要过分设计
(清楚标明各个图形表示的数据,避免用与主要数据不相关的颜色,形状干扰视觉。)
9. 数据没有很好归类,没有重点区分
(将同类数据归类,简化色彩,帮助用户更快理解数据。上图的第一张没有属于同类型手机中不同系统进行颜色上的归类,从而减少了比较的作用。下图就通过蓝色系很好的把iPhone,Android,WP版归为一类,很好的与iPad版,其他比较。)
10. 误导用户的图表
(要客观反映真实数据,纵坐标不能被截断,否则视觉感受和实际数据相差很大。左图的数据起始点被截断从50开始。)
“很重要”——数据可视化图表建议图
点开查看大图
若觉得还不清晰,请后台回复【图表建议】获取高清图
信息可视化案例
信息可视化囊括了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所有发展与进步。下面是信息可视化的案例分享。
(上图为关系网——基于60000封电子邮件存档数据,用不同颜色深度的线条呈现了地址簿中用户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回复、发送、抄送。)
(上图通过数据化的比较,用变形的柱状图等图形,形象的展示了不同国家老师的收入水平,社会包括学生和公众对其的尊重度。)
(上图北京市地铁线路图设计,也算是信息可视化表达的一种方法。)
1. 定义角色视角
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需求。任何设计作品都不可避免用户角色,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告诉我们针对不同的叫色要有不同的表达视角。
要永远记得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对数据的需求,不可一概而同。
想好你要给谁看,然后围绕他们来组织信息结构与线框图。
锁定他们的需求,超越他们的期望。
2. 确定表意正确
设计不单是做一个极具美感的躯壳,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实用价值——设计的实用性。
确定表意正确明确信息图表达内容,确定最主要的表现内容。宁可丑,不可错。
3. 优化展现形式
《淘宝技术这十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好:
“好的架构图充满美感”
对于信息图来说,光内容正确还不够,更要易懂。我们需要在这个步骤里寻找信息图最优表现形式,让读者 一目了然,降低理解难度,避免过度设计。
根据金字塔原则,首先为用户呈现他们需要的,再讲页面余下的信息根据用户故事或信息层级,进行结构化处理。
避免杂乱无序的附加信息让读者分心,如果一开始就使人分心,那么用户不仅难以分辨每个元素是什么,也难以集中精力于整个流程。
4.内容整合梳理
一个小小的体验细节优化,就可以让你的信息图在同类设计中脱颖而出。
内容上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总结一下思维可视化的4类模型:
放射状规则(思维导图、鱼骨图)
层次化规则(架构图、组织结构图)
线性化规则(路径图、时间线)
矩阵式规则(SWOT分析、商业模式画布)
其实模型还有千千万,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型,或者发明创造新的思维模型,全靠悟性喽!
5. 探索视觉风格
尝试不同的画面风格,如果有多页同系列,注意不同的页面之间的一致性和区别性。这里用到视觉设计中排版技巧,不多讲。
在探索视觉风格时要注意抓大放小,先定下来最主要模块的风格,再做延展。
完善细节视觉风格确定后,可根据需要添加、完善细节。逻辑决定成败。
写在最后:
信息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传播,
向潜在用户解说产品理念、产品特性和优势
向顾客介绍商业流程和服务项目
向员工讲解创意和决策
向投资宣传企业理念和战略
所以
能坚持看到最后的都是英雄,欢迎点赞关注我的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