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签约作者合集
央行的数字货币来了,试点深圳!是区块链吗?

央行的数字货币来了,试点深圳!是区块链吗?

作者: 惠俞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08:43 被阅读0次
央行的数字货币来了,试点深圳!是区块链吗?

此次,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一个和区块链基本没有关系的新型数字化人民币,即把人民币数字化,能看到的最大亮点有两个:1、无账户支付;2、无网支付。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有三点:

第一点主要是应对密码货币的挑战,主要是像比特币和libra这样的密码货币带来的挑战。

2019年,Facebook推出了libra。Facebook现有的用户市场支撑的密码货币,给央行提出了更真实迫切的挑战。有几十亿用户支撑的超主权密码货币带来的威胁比比特币更加紧迫。

第二点是互联网经济需要的内生货币体系,即不依赖于传统银行体系,内生于互联网的货币体系。

只有在libra这种外生的货币体系出现后,倒逼我们金融体系更快地向内生互联网体系的转变。

第三点是提高货币系统的效率和竞争力。

从传统的货币体系转向互联网的货币体系,本身就能够大幅节约传统金融的运营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市场参与金融竞争。

如果我们的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充分发挥目前在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基领域已经取得的国际优势,那么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会迅速提高。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较于传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最大的革新之处有两点:

第一个,它能够使货币的发行和流通真正的融入互联网,使得互联网交易和金融活动,不在通过传统的银行体系进行结算后再回到互联网,消除了两个平行经济体系间不必要的转换成本。

第二个,它不一定使用区块链技术,但一定会使用“非对称密码技术”来改进账户体系。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拿传统的银行身份证认证体系来讲,非对称密码技术能减轻对中介的依赖,减少大量身份验证活动,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央行数字货币看似和区块链有关系吗?

从已有的资料中看央行数字货币,依旧采用双层运营体系,DCEP依然是针对M0.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公众,且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不预设技术路线(意味着可以兼容区块链技术)

央行的数字货币来了,试点深圳!是区块链吗?

1)区块链的认知误区

非对称密码技术

大家现在用区块链指代的这场变革,实际上是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非对称密码技术”的民用化过程,它让互联网更加安全,更容易确权,并摆脱对中心的依赖。让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经济活动。

这个非对称密码的民用化浪潮被大家错误的称为是区块链革命。

2)区块链是什么?去中心化?

一般称之为密码共识,核心技术是非对称密码技术。

它能削弱社会经济活动对中介的依赖。而中本聪(比特币开发者兼创始者)在”非对称密码技术”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布式共识体系,在弱化中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经济活动的“去中心化”,这是一个重大的革新。这一系列技术和制度创新后来被称为“区块链”。

但是,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只是在中本聪(比特币开发者和创始者)利用“非对称密码技术”,创建分布式共识机制时用到的多项技术之一。中本聪用到的技术包括:分布式账本、点对点网络、默克尔树、时间戳、工作量证明等等,区块链只是其中之一。用“区块链”指称整个技术和制度创新,是严重的以偏概全。

3)那央行的数字货币,一定会用非对称密码技术?

是因为如果不用“非对称密码技术”,对以前的货币系统就没什么革新了,完全可以按现有的系统放权给支付宝、微信等,让他们成为直接对接央行的货币主体,而取代商业银行就可以了。

如果要改革数字货币系统,从比特币、USDT、Libra等产生的影响看,很大优势是用了非对称密码技术,所以央行要做数字货币一定会用“非对称密码加密技术”。

只不过,央行数字货币未必需要区块链。央行的数字货币在技术上是中性的,可以用区块链,也可以不用。

实际上已经打破了大家之前认为的,央行要基于区块链构建数字货币系统。强调技术“中性“实际上给出来的信号是不一定用区块链的。

不用区块链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当我们说区块链的时候呢,实际上是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加分布式共识构建的,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系统,它的一个核心的特征是“去中心化”。

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不能“去中心化”的。所以,央行不需要分布式共识,也就不需要区块链,只需要非对称密码。

央行数字货币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间接影响,央行的数字货币的出现,能够在技术上使得人民币更容易跨越国境到境外流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但障碍也不少,目前只是试点,成功与否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央行的数字货币来了,试点深圳!是区块链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vl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