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一别竟成永别

一别竟成永别

作者: LP6小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19:56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单位召开一个大会,期间收到徐茜宗亲发的信息,称何厚锡先生仙逝,我怀疑地眨了眨眼睛,重新仔细阅读了信息内容,还是怀疑地问了句:仙逝是什么意思?接着又问了一句:真的假的?不会吧?接着又收到春俊叔的一段悼文,称经打听,确实是真的。

    一别竟成永别

          后又看到新伟转发的关于沉痛悼念何厚锡先生的祭文,顿时听不到台上领导讲话内容,满脑子都是两次与何厚锡先生见面的情景,两行热泪悄然滚落。

            何厚锡先生多年研究易经学与汉字易符,对汉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独创了汉字易学理论,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人们尊称其为何老师。

          我与何老师相识于去年清明节,那天家庙举行徐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邀请很多族人前来参加。在庆典仪式上,何老师做了热情洋溢而又情感真挚的讲话,我记得自己当时备受鼓舞,对徐氏文化的认识从此更加深入。之前虽然每年会回家庙祭祀,但对祖上荣光并无多少了解。何老师的讲话令我对了解研究徐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开启我学习徐氏文化的第一人,那天何老师还将作家贾巨川为他写的字画赠送给了家庙。

          我虽然也是被邀请来参加成立大会的,但感觉跟何老师相差较大,对本族文化知之甚少,有一定距离。但急于想了解更多徐氏文化的我情不自禁跟何老师进行了沟通,还交流了我去台湾参观阎锡山旧居的感受,何老师对我也产生了一种发自族人间的认可与共鸣。他加了我的微信跟我索要几张台湾的照片,说希望以后多联系,多沟通。

          第二次见何老师是我们徐氏几个族人在太原小范围聚会,我受秘书长徐磊邀请前去参加,席间见到了何老师,我们都很开心,他对我进行高度评价,赞赏我的一些做法,具体原因在此不便赘述。此次聚会人少,有机会近距离长时间聆听何老师讲解汉字易符与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汉字易符去研究徐氏文化。记得当时我听得非常入迷,佩服何老师的记忆力与对汉字的研究功底。无论说到近代史还是古代史,何老师到可以准确说出事件发生的年月日,以及事件中的人和事,有些史事我正好刚刚学习过,明白何老师说的是准确无误的,有些内容略显高深,在座有些年轻人不大听得懂,但已经过一些世事的我基本能懂,偶尔作出回应,何老师很开心我能听懂他讲的内容,我也很庆幸有这样的机会向何老师讨教如此边缘从未涉足过的学科,如醍醐灌顶,收获破丰。我们交谈的十分尽兴,我建议有空请何老师给更多的族人搞一个专场讲座,何老师满口答应,只要是宗族的事情概不推辞。何老师本姓徐,老家跟我同村,至于为什么后来姓何,我也没去打听,不得而知。

    一别竟成永别

          一直到黄昏时分,大家恋恋不舍彼此告别,我开车送了伯涛叔,又将何老师送到太榆路,我本打算送他回榆次,可何老师坚持让我送他到太榆路的901站牌坐公交回去。记得那天我把车停在学府街附近的公交站牌,与何老师道别,约好哪天去北京找春俊叔好好聊聊,看可否能想些办法保护徐氏名人的相关历史遗迹。未曾想,此次一别竟成永别。

          过了一周看见春俊叔在群里发了一张跟何老师一起喝茶的相片,我还纳闷何老师真是立说立行,一个人已经去了北京,真是急性子。为了留住与徐氏有关的历史财富,何老师真是费劲周折,想尽办法。

          何老师的离去,我感觉非常遗憾,非常痛惜,也是是我徐氏家族的一大损失。他对家族文化的探究深远绵长,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惜他饱学的知识没有来的急传承,对徐氏文化的研究还未来的急整理便驾鹤西去,一切学问都装在自己脑子里;何老师的离去更是中国汉字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为研究史料,他踏遍名人故里,对汉文化的研究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天下已无第二,他的《汉字易符》没来的急出版便撒手人寰,这是多么令人憾恨的噩耗与不幸;何老师的离去更是亲人朋友的一大损失,何老师一生喜好交友,热情助人,曾为多少亲人朋友指点迷津,走出迷茫,是亲人们温暖的港湾,朋友们同行的路灯,可奈天妒英才,苍天眷恋。

          年轻的英灵,如此作别,山林落泪,大地悲戚。我们还有很多约定未能开始便已结束。我们约定好一起了解关于赵戴文的历史资料;约定好一起策划如何保护徐氏名人历史遗迹;约好今年清明一起参加家庙祭祖活动……可是所有的约定全部停滞在这腊月的寒冬里,停滞在春风即将吹响的号角里,停滞在所有族人的万分悲恸里,也停滞在我无限的憾恨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别竟成永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w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