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思可议”之孤独的蒋勋

“可思可议”之孤独的蒋勋

作者: 听淇自然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6:31 被阅读0次

    《孤独六讲》是一本有着哲学反思的书,蒋勋,大学教授,审美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富思考力的作家。书中几次提到他创作的短片小说的灵感来源,题材多源自身边真实发生的生活事件,例如社会新闻和实事动态。他认为,这些真实事件本身似乎就是荒诞不经,充满着野兽派的黑色幽默,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但这些还是真真切切的发生着,随时随地。那么是不是生活和人性本身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注意,不思不议的原因是不可,因为不可能。没有逻辑的事情,如何思考,如何辩议?再怎样思议,结果还是没有任何逻辑。比如,西方的“神”,“神”凭喜好创造世界,也就可以毁灭它。创造时可以亚当夏娃,毁灭时便才有诺亚方舟。“神”即是“不可思议”之存在,绝对的主观意识。

    人却不可。比如说,在东方文化里的儒家思想传统中,圣人传导下来的道理,经得起推敲,抗得住辩论,满是逻辑的经验与智慧。这里没有不可思议。但问题出现了,是谁来思议的呢。

    我们暂时回到上面的问题,荒诞与不可思议的事件越来越多的反应在社会生活和再创作于文学艺术作品中,这一点正是要激起我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与议。蒋勋主张,除了神,我们真的要有所思议。

    古希腊文明开始,思和议的是哲学家,后来的宗教,神学家不大可肯定性的归结在哲学一门内。如果说老子和庄子是东方的哲学家,孔子我想我更愿意称他为教育家。这个哲学强调了思考本身,教育则侧重于结果本身。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结论,请遵守。至于这个结论他是怎么一步步推结出来的,他已经替咱们思虑好了。大部分教育还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请照做。当然这些行为准则本身也许是正确的,只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思想被思议的过程。

    今天我们常说,过程大于结果,我很同意,思辨的过程可能更重要。它引导人们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我们不可否认个体和整体的复杂性和交织性。谁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但那只代表一个声音,来自一个方向。如果整体是100%,面对99%的一致结论,我们也不可忽略1%的存在。

    书中提到现在的媒体和媒体的导向性,甚至有些结论性报道。作者当然持否定态度,这使得群体容易出现惰性的简单思维认同。不过,今天我也看到很多相反的层面,在当今信息交换与沟通如此快速的时代,我们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完全相反。这一点看现代新电影艺术所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就不难看出,非线性的叙述,多方式的解读方法,与开放式结局等等。我们这一代,已经开始在不停的思和议,以后也会越来越多,甚至发展为习惯。

    东方的传统教育使得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追求一个像样的结论,就好像上课的时候等待老师宣布答案的学生。西方相对开放,比如,你去读一篇文章,或看一篇评论,很多时候从头到尾找不出任何结论,这让惯于探寻“标准”答案的我们很纠结。可是事实却是,很多问题绝不是一道选择或者是非题这么简单,那么我们的教育体系所孕育出的考卷是不是本身就问题很大?个体独立的思辨和思维在哪里?事实上,很多思想的纠结正是引导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反思的钥匙。社会,经济,教育,制度与政治,不都需要这种个体的反思和集体的碰撞吗,碰撞本身就是思考与革命。所以,也许,结论不是不重要,是真的没那么重要。

    “可思可议”之孤独的蒋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思可议”之孤独的蒋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y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