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709516/099e16666ad0df6f.jpg)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自己的木心 我内心深处的木心 是一位独行侠 他是唯一的主角 也是唯一的独角
木心至诚于 养我浩然之气 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 不可败泄在生活 人际关系上
他更是用一句话就把我想表达的所有逻辑都说明白了:“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
确实 上帝视角的审美力 就是木心 常玉 贝多芬 莫奈……
他一生未婚 却写出来最动人的情诗 他坐过三次牢 出来的时候却依旧 体面 优雅 可出狱的那一天 木心头戴礼帽 衣服齐整 优雅的像是英伦绅士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刚旅行回来
见过木心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潇洒 讲究的人 无论外出或在家中待客都会打扮得一丝不苟
他烧得一手好菜 懂得四季进补 曾有人说 最喜欢看木心不慌不忙按照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样子 “根本无法效仿 因为渗透人格”
他被人诬陷 被人硬生生地掰断三根手指 他扫过厕所 也吃过发霉的饭菜 可他面对苦难 荒唐的时光 却说 事事皆可原谅
他称得上20世纪真正的贵族 1927年的情人节 木心出生在乌镇东栅的一个大户人家 本名叫孙璞 孙家在乌镇是望族 世代经商 又是书香门第 故 木心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 接受好的教育 他家富到什么程度那 据说木心小时候 一次家里打扫卫生 佣人把柜子上的宋瓷拿去清洗 摆上了明代的官窑 结果他母亲就不高兴了 撇着嘴说 “这是咋了 明代的东西都好意思拿出来吗 赶紧给我收回去”
木心虽然是个妥妥地富二代 可他既不喜欢交际 也不喜欢搞钱 唯独爱读书
当时矛盾家离他家不远 他看矛盾家里书多 就每天往人家书房跑 慢慢的他在书籍里 看到了一个比锦衣玉食更有魅力的艺术世界
19岁那年的冬天 他一个人拖着两箱书 跑到莫干山闭关写作 莫干山上的房子已经荒废很多年 四面漏风 冻得受不了了 就泡一杯牛奶喝 喝完继续写 周围的村民都觉得 他是个傻子 放着好好的少爷不做 来这荒山野岭体验生活
第二年春天 他带着自己的手稿下山了 先到了杭州读艺专 追随林风眠先生 在在研习中绘画 后去上海读美专
1947年 20岁的他 一身反骨 走上街头参与反内战学生运动 白天闹革命 演讲 发传单 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 莫扎特
木心参与学生运动的结果 是被当时的上海市长下令开除学籍 后被国民党通缉 不得不避走台湾
22岁他参加了解放军 因为肺结核 一边扭秧歌一遍咳血
23岁他是杭州第一高中的美术老师 干了不到半年 却辞职了 再一次跑到莫干山隐居 而这次 他一呆就是六年 他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和荣华富贵 同时收获了100多篇小说 和无数的山水画
24岁家道中落 迫于生计 只好下山找工作 后来在上海工艺美术做了一名设计师 有一天他在办公室 突然来了几个警察 二话不说 就把他拷走了
原来是上海美专的同学偷渡失败 就拉上不合群的他做垫背 任凭他怎么解释 警察都不相信 还告诉他 你的母亲去世了 那是木心长这么大 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如此残忍 他没有办法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他在监狱里哭的死去活来的
半年后 因证据不足 他被放了出来 原以为他的苦难就此结束了 不 还没有
这个为文学艺术而生的人 在那十年间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此时的他让我想到了 苏东坡 也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据说运动开始前 39岁的他还整日与好友李梦熊畅谈叶芝、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 运动开始后 他不能接受陈伯达在一次大会上嘲笑海涅 愤然发声 因而被批斗
这次被关进了 阴暗潮湿的防空洞 里面到处都是老鼠 入狱后 别人想看他落魄的样子 灌他发霉的饭菜 吃馊掉的馒头 但是 他一身倔强的骨头 就算到了 几乎无法承受的地步 他依然要做清明磊落的君子 他被人硬生生掰断三根手指 忍着身体的剧痛 一边流泪 一边喊着
一个人不能变成一个鬼 不能说鬼话 说谎话
不能在醒来时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不管什么时候 一个人都应该活得自己 并且干净
那时的木心从没有想过一死了之 在他看来 以死殉道易 以不死殉道难 “活下去苦啊 我选难的……”
这就是木心 干净的他将监狱生活 过成了一首诗
如他自己所说:“我白天是奴隶 晚上是王子”
在被囚禁的18个月里 他偏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狱中笔记》 在纸上 用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18个月后 木心把笔记缝在棉衣里 出狱了
在那个时代 他是为数不多 能从牢里安然走出的人 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回答:
“有莎士比亚、贝多芬存在的世界 我为何不爱 为何不信 为何不满怀希望”
出狱后木心被判在上海一家工厂改造 之后又再次被软禁
这期间 他数次被抄家 20本文字手稿 全部被大火烧掉 他心痛到窒息 十几年的心血 付诸东流 但他的脸上你看不到一丝戾气 他的高傲 对权财的淡然 在落魄的时候 又显得格外可贵 他不低头 不失体面 孤傲的灵魂 在那个时代注定是个孤独者
1977年 木心出狱后不久 就拿出自己珍藏的50幅小画 邀请同行鉴赏 木心很兴奋 他觉得自己的作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尴尬的是 同行看了 都不知道这些画好在哪里
当晚 木心颓然而归 独自一人 在酒馆喝到宿醉 在给友人的信中 他写道:“明月清风易共适 高山流水固难求 ”木心落寞地把小画藏起来
1983年 56岁的他带着40美元去了美国 在哪里有人为他提供豪华住所 让他给人家画画 他不屑地拒绝了
有人问木心:你是流亡诗人吗
木心笑了笑说:不 我是散步散得远了 就到了纽约
木心的“流亡”之路 虽然看似孤独 但是 木心并不寂寞
远在异国 木心生活困窘 只能靠修古董 维持生计 之后的一段时间 默默写作 绘画 作品逐渐被异国接纳 但于故乡 他的名字却少人知晓 直到他被一众旅美的中国艺术家“发现”
在为这些远渡重洋到纽约学习的艺术家开讲文学课前 木心曾惊呼 “原来你们什么都不懂”
1984年 台湾《联合文学》特设“作家专卷”用了1/3的篇幅专门介绍木心 剩下的2/3 则平摊给了余光中、梁实秋、凌叔华在内的40位作家 木心自己或许也没有想过 自己被冷落半生 暮年居然名动江关 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1989年1月15日 在画家高小华的寓所内 木心开始了他的第一节文学课 那天 他穿深灰色西服 皮鞋擦得很亮 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上
这样一讲就坚持了五年 1994年 连续五年的文学课终于要结束了 结业派对被安排在女钢琴家孙韵寓所 应木心所嘱 学生们穿了正装 分别与他合影 他自己则如五年前宣布开课时那样 矜矜浅笑 安静地坐着
他从西方文学荷马、《圣经》开始 中国文学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木心有言:“若问我为何离开中国 那是散步散远了的意思”《鱼丽之宴·仲夏开轩》说得不无矫情 他那句自喻:隔着太平洋 看起来好像是“文学不明飞行物” 其实是“文学鲁滨逊”《鱼丽之宴·海峡传声》无疑是对自己散步说的一声冷笑……
不管怎么说 木心的听众是幸运的 遥想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大陆学府中文系课堂 在台下听课的大都是知青 在台上讲课的有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 那时候能够听到木心这样的讲学 有如出埃及的的希伯来人跟随着摩西一般 难得可贵
木心骨子里是个文学家 虽然一部《文学回忆录》涉及的远不啻文学 尚有哲学、历史、宗教、美学、艺术、心理学等等 但木心擅长的是文学 他从希腊讲到先秦 从印度讲到波斯 再从日本讲到南美 绕着地球 穿过中世纪时空
后来他的画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这也是第一位作品走进大英博物馆的画家 他写的小说 至今还是美国大学的教材 他在国外与海明威齐名
在国内却少有人知 74岁才在大陆第一次出书 红遍大江南北 他生前从没在大陆展出一幅画 却在死后有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
2006年 木心告别繁华之地 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而此时的他 已经79岁了
2011年 84岁的他 在老家乌镇 永远的“逃”走了 他将走时 颤巍巍地说了七个字“叫他们不要抓我”
他一生经历磨难 却把苦难化成文字 一笔一划地拯救自己 他把生活过成了艺术 他说他有两个孩子 绘画是姐姐 文学是弟弟
他说文学是好玩的 生活是可爱的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他是干净的 他也是他自己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