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教育家洪兰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对于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教育要与生活接轨,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遇到节气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我一定会在课堂上跟学生们提一下,普及常识。
上周无意间发现本周日是母亲节,我就想营造一点仪式感,让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妈妈的爱,并且在行动中学会感恩。
我首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母亲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并呼吁大家要感恩妈妈的养育之恩。然后布置学生给妈妈写一封信——《妈妈,我想对您说》。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有的父母与孩子交流还可以,但似乎仅限于学习,很少表达对彼此的珍惜。尤其是那些“妈妈,我爱你。”和“妈妈,您辛苦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总是羞于表达。这样并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培养亲子关系。
周五放假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母亲节要完成的两项作业。一是给妈妈读一下自己写的那封信,并让妈妈签字,返校后上交。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回家把信交给妈妈,也许签字有些形式主义。但没有形式,何谈内容?如果我不做要求,估计有些学生都不会把信给妈妈。
二是给妈妈做一顿饭,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同样为了督促学生真正去做,我要求他们把做饭的过程和结果拍几张照片,拼图私发给我。也许某些学生会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去做饭,没关系,只要他做了,便是对母亲的节日祝福了。这便是本周的周末作业,也是为母亲节量身定制的特色作业。
我以为有了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学生一定会认真对待的。但是这两项作业完成得并不理想,班上一多半学生没有给我发图片。也许是因为当时我说发图片自愿,毕竟好多同学没有我微信,而且我也不想过于形式化,只要做了就行。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学生只要你做硬性要求,他是不会把你说的话当回事儿的。当然不排除有的学生确实是做了,只是没有拍照。对于这种情况我还能接受,只要做了就行,拍照只是我不得已的要求而已。只要他们真正用心为母亲做了一顿饭,让母亲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和做妈妈的幸福,我的初衷就实现了。
最怕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把这个作业当回事儿,好像这个不是以往的书面作业,老师无法检查,他做不做都没关系的。最重要的是他根本就没把尊老孝亲放在心上,他没有做家务的习惯,更没有减轻父母负担的意识,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多引导,更需要多行动,才能落地生根。好在我们已经迈出了一小步,好在有些学生还是蛮认真的。既能认真做一顿饭,又能按老师的要求拼图,很不错。
看到葛翌骋擀饺子皮、煮饺子的画面,我心里暖暖的。他擀的饺子皮好圆啊,他还学着煮饺子,这才是真实的教育啊。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小暖男。我们不能用学业对所有学生一刀切,也许学生在家里有我们看不见的优秀的一面呢。
王江北做的家庭版毛血旺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他竟然会做毛血旺,我这个老师自愧弗如啊。梅梦浩系着围裙做饭的身影真帅,可以看出他非常投入地在做这件事儿,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杜星宇做的凉面配上金黄的鸡蛋和翠绿的黄瓜,看起来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张宇一出手就只有没有,土豆丝、炖豆腐、炒生菜、番茄炒蛋,小姑娘一口气做了四道菜,这闺女可不就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嘛。大家走进厨房努力做饭的模样,都很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美。
同学们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周家和、刘瑞琪、陈奕润、贾乾辛、郭欣怡四位同学,不但做了饭,还跟妈妈合影留念,看起来那么温馨。几个女生和妈妈头抵着头,笑容满面,幸福感满屏。两个男生与妈妈肩并肩,像朋友一样平等、和谐。
心灵手巧的郭欣怡还用折纸给妈妈做了自制的玫瑰花,甚是好看。永不凋谢的玫瑰花象征着女儿对妈妈永恒不变的爱,真是一个有心的好孩子。有这样贴心的女儿,哪个妈妈不骄傲?
相信这样的母亲节一定会给孩子和母亲留下深刻的印象。
母亲节日快乐,不仅仅是子女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祝福语,更应该是落实在行动中的爱的回报。父母是非常容易满足的人,子女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父母就会深深感动。生活需要这样的感动,父母需要这样的慰藉。
生活得有仪式感,忙碌琐碎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忽略了生命里重要的人,重要的日子。而节日存在的意义便是提醒我们注意用心对待那些人,那些事。
虽然这一次特色作业的完成情况有些许不尽人意,但是我并不气馁。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将育人与生活链接起来,给学生接地气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盯着成绩,更要关注课堂之外的,成绩之外的东西。教育也不宜好高骛远,而应把培养正常的、有感恩之心的、有责任感的人订为最基本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正常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是每个教师一生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