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重新读了一遍《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遍读这本书是在大三时期,出来第一遍草草记得笔记,关于这本书里的内容我几乎已经完全忘光了,这次重读,感觉好像是第一次翻开这本书,书还有最后一部分关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我没有读,估量了一下页数,感觉自己这两天也读不完,何况我已经对这本书疲倦了,没有几天前那么大的主动性了,今天感觉自己也是强撑着才把第二部分剩余的一点读完,要不是中间准备期末考试,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可以保持主动几天里读完它的,没事,第三部分内容不是很多,何况这本书我是打算毕业论文写道瓶颈的时候再读一次的,关于第三部分,我打算借两本书实践着读。
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决定把它列入家庭藏书之一,而且以后至少每一年读一次。
这本书也算是开启了我重读一本书的先河,现在也越发意识到重读一本好书的强大功效了。
第二遍读这本书,我了解到的内容比第一遍多的多,而且更有条理和逻辑,发现了很多第一遍自己漏掉的东西,感觉第一遍我好像只是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实用工具,所记录下的只是它的条条框框,干巴巴的笔记我都不想再看第二遍,而这次的重读自己开始注意它的逻辑和连贯,笔记也更有了生气,这是大体中自己对重读的感受。下面具体细说一下自己“捡漏”了什么。
书籍开头,我区分了一般性为获取资讯的阅读能力和增进理解的阅读能力的差别。获取资讯也有娱乐消遣的作业,它是单纯的了解某事,扩大人的信息面。增进理解的阅读能力则是将读者不对称的理解力提高到和作者一样的理解力。同时我也区分了阅读这二者之间的不同。
在本书中,作者围绕的中心点是从人的心态上开始的,好的阅读者应该是主动阅读的。不光指为了读得懂获取资讯的内容,还包括为了提高理解力求得理解的内容。主动阅读的学习方法有两种,一个是通过教学,另一个是自学。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人的思考、感受和想象力的能力。而本书的侧重点在于自学,自学也是当下我最应该值得反思和需要的能力。
当看到书中提到正常的阅读标准时,我不由开始回忆自己接收了这十多年的常规教育中自己的阅读能力。书中阐述,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生是已经具备了基础阅读的能力的,高中时则时到了分析阅读的阶段,到了本科时应具备主题阅读,而到了研究生阶段是要依据主题阅读来进行个人研究的。从这个标准来看,我意识到自己这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老师知道以及考试测试其实都是在遵循这样相应的阅读水准,之前没有发现,反正一直跟着老师走,将什么,学什么,怎么想都是被引导的,也从来没有想过不同阶段结束后,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习阅读能力,虽然这些阶段时不断包含渐进的,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铺垫,但是由于从未意识到这个内在的规则,以至于到现在的学习都是混乱的,越学越迷茫,每个阶段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
日剧《龙樱》该书的重点在于五种阅读层次的讲述上,我把全书分成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做自我要求的读者,从宏观层面上讲述了阅读是什么样的,主动阅读有何好处以及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也算是对阅读追根溯源了一下。第二部分是详细阅读的五个层次,作者一个个展开讲述,其中最为复杂内容最多的是分析阅读,这五个阅读层次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包括实用型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和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以及社会科学书的阅读方法。这也验证了作者在讲述完几个阅读层次后表达的一个观念一样,一个好的阅读者,是会依据读物的不同类型,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的。
在了解完阅读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后,回想自己以前读书,翻开一本书后,从第一页就开始仔细阅读,不看目录和相关信息,原本应只是简单翻阅一下的书,结果拿出了仔细阅读一整本书的时间,浪费时间不说,读完一本书后也是云里雾里的,说不清这本书是如何架构的,记住了一些知识点,但却容易忘记,所以读的很是吃力。在阅读前也对该书做了简单的评估,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只是拿到手了,觉得里面的资讯观点起码对自己有用,忽略了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根本不是带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读的,读的时候看到哪里了,感觉稍微有用的句子就抄到笔记上,记了很多,但却不知重点,阅读时也无探索能力,浅尝止渴就行了,读过后也很快就忘记了,所以阅读一本书尤其是论说性的书感觉很是困难。
分析阅读作为最复杂的一种阅读方式,我共分了两次读完。其中它的第三阶段如何评价一本书,我读得不是很懂,较为混乱,所以决定在第三次重读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一部分。读完这个层次,我以最近手头上一直想读的一本专业书为例,讲述一下自己阅读它的感受。这本书叫做《公共舆论学》,是很专业枯燥的一本论说型读物,因为一直读不懂,所以就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该书在阅读过程中,我总是无法保持清醒,会打瞌睡,多次翻开几页就读不下去了,云里雾里读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观点稀里糊涂,例子莫名其妙,有种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感觉,很疲倦吃力,过不了多久,甚至感到厌烦,有很大的沮丧感。但潜意识里明白这是一本好书,不愿放弃。因而耗费了大量时间,一点点啃,但是看完一遍后笔记记了很多,可仍旧理不清讲了什么,也不知何为起点何为重点。重读这本书时才发现是自己没有用阅读技巧,光有主动阅读的意愿,没有使用提升自我的技巧,潜意识中只是想着把书中知识点都记到笔记上就可以了,没有想着将自己的理解程度达到和作者一样的水平提升自己。也无问题导向,基本就是看到哪里,哪里有值得记住的句子就抄在笔记上,也无前后对照,梳理逻辑。在这个层次中,我也终于理清了纲要的重要性,书和人一样,都有着“骨架”,也有“血肉”,纲要就是书的骨架,是书生命力的保障。以前我一直搞不清纲要有什么用,上了大学,老师有时候让我们写东西,会要求大纲,而我常是整个都写完了,才开始写大纲,所以一直觉得大纲是一个没有什么用的东西。马上要开始的毕业论文,也是要提前写大纲的,这下要好好写了。
检视阅读、主题阅读、辅助阅读和基础阅读,都是分析阅读的“前生今世”。了解完这些阅读技巧后,我发现其实从阅读技巧中也折射出来一些写作技巧,阅读原本就是和写作是一体两面,读者要主动阅读,作家也应主动写作,用怎么写好来引导怎么读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