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夏娃蓝”,陪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的秘诀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
一开始知道周深,是看《中国好声音》第3季。当年21岁的他盲选唱了一首《欢颜》,天籁嗓音惊艳四座,导师纷纷为其折服并转身。怎料转身过来,大家却惊愕发现原来这个声音酷似女孩的参赛选手,竟然是一个青涩腼腆少年。
那时的周深,其貌不扬,站在聚光灯下佝偻着背,手足无措,笑容卑微,老天赏饭的歌唱天赋无法消弭他骨子里的自卑。他在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孤独内向的人。
然而几年过去,再次发现周深,是在《我们的歌》高分综艺节目里,他给所有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经过几年的沉寂与历练,昔日卑微的他褪去青涩,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姿态翩迁,拥有一股自信的松弛感,综艺驾驭能力甚至胜过了很多老前辈,成为了全场人气最高的歌手。
周深蜕变前后如今,破茧成蝶的周深,再也不会有人看得出,他曾经是一个内向自卑的少年。
说起内向,生活中很多人为自己是内向性格而发愁,知乎上也有很多困惑的声音发起一致的提问:
这些问题的背后,透露出提问者对自身内向性格的不满、排斥和无助。然而,导致一个人的生活过得不好,真的是因为内向吗?内向的人注定自卑,一生都要遭受负面的影响吗?
本篇文章,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和你针对性探究关于“内向性格”的课题,分别是:对内向性格的认知、对内向性格的接纳、对内向性格的调整。旨在帮助生活里因“内向”而陷入迷茫的人们,解决其内在的冲突和矛盾,最终获得心灵上的自信与自由。
一、认知:真正理解“内向性格”与“自我”,是解除“内向”困扰的首要任务
01.内外向性格的定义与比较
荣格,瑞士著名心理学大师,1913年,他首次提出内向和外向两种(心理)类型,并对两者进行了定义:
内外向,是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一般说来,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相应的,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
另外,荣格还指出,人们并非是百分百纯内向或纯外向的,每个人本性中都兼有两个方面,当一方面占优势时(即处于意识中),另一种则处于劣势(即处于无意识中),所以就产生了内向倾向和外向倾向。
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向者的动力之源是自己,而外向者需要从社交中获取能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对于“内外向性格”需要建立起3个最基本、客观的认知:
➊每个人都是混合体,有内向的一面,也有外向的一面,两者只是一种倾向性,无非是哪个倾向出现的频度更高而已。
➋内外向只是性格维度,不存在优劣之分。无论一个人是外向亦或内向,都存在优缺点。
➌内外向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怎么利用和开发你的特质。
简言之,在面对性格这件事上,我们必须摒弃非黑即白的固定型思维,选择用灵活、充满弹性的态度去看待。例如,我们可能六分内向,四分外向,或者七分内向,三分外向。只要不是整个人陷入完全自闭的心理状态,多大的混合比例,并不是太要紧,它也不该成为你的心理负担。
02.利用“洞察七柱”进行清晰地自我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Tasha Eurich在《洞察力》一书里面说:自我认知是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这种意愿和能力,包括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自信来源于自知。对一个自卑消极的内向者而言,只有你对自己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以后,才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的真实性格,不再自我否定,从而建立起一个健康的自我评价系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淡定从容和自信。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Tasha Eurich提出的“洞察七柱(Seven Pillars of Insiqht)”心理学理论,开展有步骤的自我认知之途。具体包含了以下7个方面:
①对自我价值观的觉察
明确指引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套价值观可以帮我们定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同时为对自己行为的评估提供标准。
②对自我热情的觉察
找到自己的热爱,在兴趣中筛选出志趣,这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需要你不断寻觅,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它。(关于如何寻找到人生的热爱,后面部分我会详细阐述)
③对自我抱负的觉察
抱负与目标、成就略有不同。定目标不难,但仅有目标并不能通向真正的洞察。与其问自己“我想达成什么?”更好的问题是,“我想从生活中获得些什么?”我们会在目标达成后感到失落,但抱负是持续的,它永远无法被完全实现,我们可以每天醒来都再次感觉被它激励。
④对自我与环境匹配度的觉察
了解自己最期望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知道自己什么样的环境中能使得自己最快乐、最有活力,能让自己提高做事效率。
⑤对自我行为模式的觉察
具有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模式。比如,如果某天我突然在与家人交流时说话尖酸刻薄,那我可能当时状态不好。但如果我总批判指责家人,那我就是长期具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
⑥对自我反应的觉察
人们在各种情境下思想,情感和行为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我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脾气暴躁,从而做出伤害家人的事情。这个时候,保持元情绪(从你的躯体抽离出来,以上帝的视角来观察发生的一切)就是对各种情境下情绪状态的觉察。
⑦对自我影响力的觉察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人造成影响。能换位思考,明白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力,也是自我觉察的标志之一。
以上的方法,属于内部自我觉察部分。Tasha Eurich认为,除了内部自我觉察以外,我们还需要外部自我觉察。因为我们需要明白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借此增加对自我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关于如何提高外部自我察觉的能力,Tasha Eurich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方法:
●360度反馈:为了获得一个更全面、准确的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生活中各方各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例如伴侣,朋友,亲人,同事,邻居……总之,只要和你产生联系的人都可以大胆询问他们对你的看法,以此来获得反馈更全面的评价来源。
●“对”的反馈:实现广撒网以后,我们需要甄别给我们评价的人是否出于真心、客观,还是对我们存在不爽和偏见,故意以恶意批评的方式来攻击我们。简言之,我们只需要选出那些有参考价值的评价就行。
●“晚餐桌上的真相”:同时约见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你的爱人、最好的朋友以及人生导师。让他们对你畅所欲言,可以是你做过的某件事,你的某个特质,等等。通过最可靠的评价来源,你可以更系统化地了解外界对你的看法,同时你也能够改善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二、接纳:你本来就很美——放下对“内向性格”的抗拒,勇敢雀跃拥抱真实的自我
华语首席心灵导师张德芬说:“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周深,曾在一个节目接受采访说,由于自己的声音偏向女性,所以从小遭到同学的取笑和孤立,导致自己一直不自信,甚至一度以自己的声音为耻辱。虽然,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已经能够笑着说出来,显得往事已逝风轻云淡。
周深可是,透过这股洒脱劲,我们仍然可以瞥见,当初这个内向自卑的少年,曾经花费了多大的力气,才从自卑的泥淖里爬出来,欣然接纳了自己,并以积极的心态选择与自己和解。
我们最大的受苦,不是来源于事情本身,而是来源自己抗拒事实。所以,接纳的第一步,就是要看到自己的抗拒,并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
豆瓣8.9分经典电影《心灵捕手》,主人公威尔是一名孤儿,因为小时候几次被人收养遭残忍虐待,让他产生了对外界的强烈抗拒和不安全感。除了自己的3个好朋友以外,他在生活里拒绝和任何人真心交流。
虽然没上过什么学,但是他对数学有着卓越的天分,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为了不让让他浪费自己的天赋,前后请了多名心理学专家为他进行创伤疗愈。可是,对外界抗拒的他却用各种伎俩把他们都逼走,直到心理学教授尚恩的出现,才逐渐赢得他的信任,最终成功让他放下抗拒,敞开心扉,获得了心智的成长,也由此拯救了一个数学天才。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心理学教授尚恩连续七次、一遍又一遍坚定地和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威尔一开始笑着说,这我知道。可是,当尚恩不厌其烦地重复的时候,威尔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击垮了,他紧紧抱住了尚恩,开始失声痛哭。
《心灵捕手》剧照张德芬说: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当威尔接纳了既成事实的过去,接纳了自己的命运,他才拥有了后面改写命运的能量和动力。
我长期关注一个视频博主,她是一个资深的内向者,拍视频从来不露面(用口罩把脸挡起来),但是她用心打造作品的诚意和作品本身输出的价值,让她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的关注。短短3个月时间,她从零开始成功打造了一个坐拥40万粉丝的抖音账号。她这样调侃自己的内向:全村的人都知道我内向,他们都说我金口玉言。
内向是一种特点,而非缺点。正是有了这份坦然的接纳,才让她结合自身性格,选择一种最合适她的生活方式,心无旁骛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出成绩。
三、调整:找到你的个人核心项目,运用自由特质,内向者同样可以获得爱与成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凯恩,她是一个典型的内向型者,并且长期研究“内向性格”的课题。后来,她在自己的经典代表作《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里总结:
性情( (temperament)和个性( personality)之间的区别是心理学家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性情通常指与生俱来的,从生物学角度讲是基于行为和情绪的,而这些是可以从婴幼儿时期就能观察出来的;
而个性的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酝酿过程,是文化熏陶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这样来比喻:性情为地基,个性则是建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由生物基因决定,属于硬性条件,无法改变。但是,个性这部分,却是我们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即,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
01.找到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优势和热爱)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里说:在很多关于自尊及个人健康的论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条建议——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可以提高对自己个人能力的看法,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可度。
你可以想象其貌不扬的周深,如果不会唱歌,他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够好,而是自己忽略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改善自卑,提高自信度最好的途径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当别人提起你的时候,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你会做什么,你身上所具备的价值,他就会忽略你身上其他的短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呢?苏珊·凯恩给了我们3个受用的建议:
①回想一下你孩提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梦想长大后做什么?
可能小时候,你的回答是不着边际的,对梦想也没啥概念。但是,众多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其背后隐藏的渴望是最真实的。所以,抛却所有成年人的压力,努力回忆起小时候的梦想,你会比现在更了解自己。
②注意那些吸引你的工作
以前从事销售工作时,除了公司培训的专业知识以外,我很少会自发性去拓学习和销售相关的其他东西。可是,我却会在下班后充满热情去自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快乐。所以,我把心理学列为后续发展的事业首要选项。
③重视让你觉得嫉妒的东西
“嫉妒是一种邪恶的情绪,但是却能说明真实的情况。你通常会嫉妒那些拥有你渴望的一切的人。”
苏珊·凯恩在书里说了一个她自己亲身体验的例子。当时,她还是一名华尔街的律师,有一次校友聚会,大家开始对比各自的职业规划。当大家谈论一位自己的同行、一个有能力在最高法庭辩护的同学时,很多同学对其表示出自己的既钦佩又嫉妒的情绪。可是,苏珊·凯恩却一点也不在乎被谈论的那位同学的成就,反而觉得那些露出嫉妒之情的同学心胸太狭小。
后来她才想明白,并非是她的气度比别人大,而是她压根不在乎自己在法律界的成就,她没有拿自身和那个厉害的同行同学进行比较。
当她问自己嫉妒哪些人时,内心冒出了答案——那些成为了作家或心理学家的同学。
就这样,她放弃了华尔街高薪体面的律师工作,开始从事写作和研究心理学。如今,她在这两方面也成为了佼佼者。
02.运用“自由特质”,必要的时候戴上“外向者”面具
搜狐总裁张朝阳,给外界的印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外向者,他热衷于参加各种做秀活动,如玩滑板、登雪山、挑战珠峰。
然而,他私底下自我剖析说:“我是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很内向。如果为了应酬不得不说话,往往告诉自己:这仅仅是在应酬。”
甚至谈及到为何创业,他是这样说的:“重视自我,自我内心的感受重于一切,这是我创业的根本原因。”
威廉·詹姆斯说:每个人都有很多社会自我,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社会群体,而且会非常在意这些群体的意见。于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就会在不同的群体面前表现不同的自我。
布莱恩·利特尔,曾经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一名超级内向者。可是,如果单凭听他讲课,你绝对很难看出他身上有任何一点内向的特质。任教期间,他的课一直座无虚席,上课的时候喜欢像戏剧演员走来走去,还非常擅长讲笑话搞气氛,经常把台下的听众逗得哈哈大笑,就连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也不愿离开。
可私底下的他,却不那么活跃了,他和同样是内向者的妻子住在一间隐蔽的森林房子里,平时喜欢一对一的交流,一旦碰上聚会上,通常找借口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只要他外出太久或者被卷入有冲突的环境里,他就会生病。
这样的他,是如何做到在公开演讲中表现得那么好呢?原因在于他自己开创并运用了“自由特质”,“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布莱恩·利特尔教授的个人核心项目是希望为学生们打开视野、致力于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正是他的热爱事业所在。这也是他为什么身为一个内向者却能在课堂上有如此精彩表现的原因。
一旦你把自由特质运用自如,外界根本看不出来你所做的其实是超越自身性格特征的事。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奇葩说》节目里面的颜如晶,在舞台上参加辩论赛时气场强大,说话坚定有力,严肃中时常夹杂着调皮的段子,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辩手,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然而你绝对想不到,一旦离开辩论舞台,私底下的她,是一个十足的内向者,她自己也承认,不擅长聊天,性格腼腆。
这就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里找到了个人热爱的核心项目时,然后把自由特质运用自如呈现给外界的效果!
颜如晶,台前台后的表现当然了,即使你围绕在一个热爱的核心项目展现自我,你也不想偏离自己的性格太多或太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恢复壁龛”(restorative niches)。
“恢复壁龛”是指那些当你想回归真实的自我时要去的地方。它可能是空间上的,它也可能是时间上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利特尔教授,他在被邀请去外面公开演讲的时候,经常在上午演讲完,拒绝别人共同进餐的邀约,独自跑到厕所里待着休息,以恢复能量迎接下午的演讲。这时,厕所就是他的恢复壁龛。
运用自由特质,是我们调整内向性格,更好地应对外界的需求而谋求个人核心项目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有疑虑:这不是要我伪装,做一个虚伪的人吗?
其实不然。德国心理学家荣著说:“社会总把奖励给予成就而不是人格——大多数的时候,后者只有在人去世后才受到表彰。既然情况如此,似乎就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克服这个困难:我们被迫把自己局限在力所能及的事物上,并使某些才能突出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个人才能找到他的社会存在。”
另外,你在适当的时候带上“外向者”的面具,是为了发挥你的个人核心项目,这个项目与爱相关,也是外界对你的专业性要求。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进行适当的外向“表演”,恰恰是你的责任所在,也是更真诚示人的一种升华表现。总之请记住:“每个人都会在某段时间里扮演超乎自己性格的角色,以换得在其他时间做自己的权利”。
小结
古人云:“凡生一利,必生一弊”。
然而,无论是利还是弊,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进行认知、接纳好与坏的并列存在,并且对坏的一面进行识别、采取适当的调整策略,规避可能给人生带来的副作用。
另外,面对性格这个人生课题,我们需要学会运用“专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问题本身”的思维模式,懂得扬长避短,活出自己的优势,做一个既保持了独立真实自我同时又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优秀内向者。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一点:“自由意志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无限超越我们的基因所划定的框架”。
也就是说,你终将活在自己天赋的局限里(内向或外向基因框架),但在这个局限里,你可以活出最大限度的精彩,无限的可能。
这,就足够了!
参考书籍:苏珊·凯恩《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精读君《终生成长词典》
作者夏娃蓝,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