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也怪无聊的
我妈看综艺《非诚勿扰》和《新相亲大会》,突然说:都这么年轻就来相亲,94、95年的好多啊。
她焦虑地JIO得,我小外甥过几年就可以来上节目了。
然后,她又无不担心地说,这些人都从哪找的,都是海外留学,还跳舞唱歌什么都会….
最后,又给我小外甥补了一刀:不会点才艺都没办法去,成绩好也没办法现场展示….
我:妈,您别太操心了。
家长的点
小外甥回家过节,在大学里长了见识人也开朗舒展了,跟我分享参加他参加了啥啥游戏社团啥啥英语社团......
我:有妹子吗?工科院校里男生和妹子的比例如何?10:1?
他:......没这么惨,将近一半一半吧。我们社团五个人有两个妹子,都好漂亮。
我:社团太有意义了,多参加!
他:......
给小学生的建议
小外甥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会儿,他小学的英文课外培训班老师不知怎么知道了消息,在培训班门口挂了个条幅:热烈庆祝我培训班同学XXX考上XXXX大学!
小外甥陪他妈(就是我姐)买菜的路上,我姐远远指给他看:瞧你的大名。
我问他:那你有啥感觉?
他: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问:如果给小学生,比如给妹妹一个建议的话,你觉得在小学就上课外英文培训班有意义吗?
他:我觉得挺纠结的,确实是有用。但是,也让小学生活少了很多很多很多玩的时间。
舒适区
周轶君的节目《他乡的童年》有一些观点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
学校希望做的是将所有孩子推出他们自己的舒适区,让他们去冒险,因为一旦他们只做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学到新东西。
这对很多成年人也适用啊。
一旦孩子们学习了新的知识学会了怎么做,学校就会引进新的东西,是他们从未涉猎过的内容。
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大多数项目老师也不了解,这种学习方法的动力就是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会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从老师身上学到的要多。
他们考虑的不仅是分数,不仅是孩子们能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孩子们大学之后,人生所必须的才能。
这个才能太重要了,我们的学校、家长和孩子对于追求高分的那种劲头也是一种呆在舒适区的惯性,因为用一个简单的标准去做判断显然更简单更舒适。
在我们这里老觉得冒险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个可以带来可量化、标准化结果的事情,所以不重要。
体育的意义
由于小外甥上的大学实行英式教育,所以我把《他乡童年》英国这一集看了好几遍。很为下面这一段内容感动。
英国的精英教育从小就开始,他们精英教育跟我们一般认为的最大不同是什么呢?
当我们说到的精英教育,可能想到更多的就是穿着打扮礼仪。而英国教育研究者李爽说:最大的不同是体育,对于英国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来说,体育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课。
因为所有的礼仪教育,都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体育带来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内在的礼仪。
体育重视规则,能带来团队概念,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私立学校能带来一个“社会圈层”,所谓“社会圈层“,就是你必须得有什么东西,把这些人一直链接在一起,除了同校之外,体育也是一种方式。
很多私立学校尤其是住宿的学校,他们有 house(寝舍)的概念。比如很多孩子说,我是什么什么学校什么什么 house的,那他跟house之间会有一种忠诚度,体育也是一样,实际上是用来把他们链接在一起的很好的手段。
我想到我有一个朋友C的妈妈,曾经是专业的排球运动员,后来是教练,再后来退休了。最近有一个本省女排60周年的聚会,参加的人每人300元,朋友的妈妈平时生活特别抠省,腿脚不便出门打车20元都舍不得,300元吃顿饭却完全没迟疑。
我问她:您平时这么节省,300元不觉得贵吗?
她:几十年的队友,见一次就少一次了,我要见他们〜
体育就是这样神奇地把人和人链接在一起,让关系变得深刻。
我们中国的很多家长把体育想得太高了,在英国人看来,体育最基本的就是玩儿。
但是对于我们中国很多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结果很重要,要不然你玩什么呢?
英国教育研究者李爽说:
”体育就是一种玩儿,没有小孩子不会玩儿,就像身后这些玩儿板球的孩子,将来会打板球作为他的职业生涯的可能很少或没有,但是不妨碍他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打很多年的板球,他非常喜欢这时刻。
所以,精英教育的拓宽含义就是, 精英教育不是要培养一些外表穿着燕尾服彬彬有礼地走在街上,用很时髦的英语向大家打招呼的人,精英教育应该是一股推动社会改变的力量,这些人有能力也有意向去改变社会。
这必须要有知识的能力,有见识还要有意向,因为我们见过许多独善其身的例子,但是现在大家希望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他们能够有意识去参与社会,而不是说只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和热情。“
太感人了。
end
与你分享闲暇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