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古老的故事:“要使驴子前进”就要在它的前方放一个胡萝卜或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教育方式: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因为很多人都普遍的认同这种策略,比如在工作单位、学校、家庭,强势群体压迫弱势群体的手段不外乎两种方法:要么惩罚不服从、要么奖励服从。
如果家长在家里利用奖励刺激孩子服从,那么最终会把孩子培养成在外人面前唯命是从,具体表现为乖、挺好、彬彬有礼。。。
术语卡:“强迫性顺从”现象
印象:孩子对家长的畏惧、害怕,会导致孩子不暇思索的盲目听从家长的话。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孩子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安排去做,甚至是规划好的人生路,会渐渐的变成家长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但其代价是:失去自我意识、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变得顺从、听话、乖;
其实“纪律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自律”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专家、教育学家所鼓吹的那样美好。
案例: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1)“等你爸爸回来打你屁股”;
(2)“写的非常棒!宝贝儿,你把这份试卷写完,等会儿可以奖励你一瓶牛奶或棒棒糖”;
(3)“你以前多好呀!那么乖、听话、彬彬有礼,学习成绩好,但你看看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在小时候,父母会要求孩子该怎么做,怎样说话,才能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孩子会学会趋利辟害,但到了青春期,开始不听从父母家长的话,开始叛逆,其实孩子他没有变,还是习惯性听从别人的话,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只不过这时候别人并不再是父母了,变成了他的同龄人了;
惩罚和奖励这种“有条件的养育”,已排在儿童养育十大情感虐待(冷暴力)的第二名(No2);
对孩子的关系程度以其行为或表现为条件,我们总是借口“为了孩子”、“爱孩子”,所以惩罚、奖励孩子,想让孩子变得更好,还有很多其他的养育都断都被一股脑的归类到“爱”的旗号下,用爱去控制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