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的作者是李笑来,我最佩服的作者之一。我以前读过这本书,最近又开始重新读,这本书非常短,很快就能读完,但是,真正做到是一辈子都要努力的事,需要长期持续地勤于思考,勤于实践。
下面是我的读书分析,以及和我自身学习、上课、生活相结合的读书感悟。
(五)怎样开头
分析和摘录:
作者开篇直接点明主旨:
开头并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只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后乏善可陈,多丢人啊!
然后,作者就提议用最简单的“大家好”。那么如何说好“大家好”这三个字呢?要注意4点,很多人在这4点上都有可能出问题。
在台上用舒适而又挺立的姿势站好;
抬头, 露出灿烂的笑容;
缓慢环视四周(实际上是大约180度), 大约5到10秒;
然后,用恰当的声音说,“大家好!
当然,在做到内容充实之后,我们确实可以想办法做到“连开头都很精彩”。
感悟:
还记得12年前第一次上课时,超级超级紧张,那时候真的体会到“心都跳到嗓子眼了”那种感觉。因为我从小到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内向、害羞、腼腆、寡言、自卑、羞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见到生人就脸红,所以做老师,当众讲话,确实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后来,第一次做班主任,对着全班同学讲话,我整整紧张了一个星期。
漫长的时间和持续的练习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淡定、自然、自信、大方多了。当然,一旦接手新课,或者一届新的学生,第一次上课之前也稍微有点紧张,一般也会事先做个准备,事先想好开场白要说些什么,有时候还会把英文开场白一字不落地写一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上课时有比较有底气,不紧张,语速也会相对放慢,然后就因为一旦开好了头,那么接下来的整堂课都比较游刃有余,上得也非常顺利。
(六)你想干什么?
什么是“分享”?分享的意思是说,讲者自己确信那东西是好的,希望更多人知道。换言之,东西必须是好的,才有分享的必要。
所以,无论你想分享什么,都要先问自己若干个问题:
真的好么?
好在哪里?
为什么他们需要这种“好”?
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他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他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这里最重要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第⼀个:“真的好么?”
感悟:
第6篇特别重要,我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书桌上方的墙上,提醒自己经常看,经常问自己。尤其是备课和指导学生时,比如说,有很多学习英语的好习惯需要推荐给学生,如:查字典,准备小本子制作个性化的口语书,上课自己思考,课前预习,完整读完一本语法书,刻意练习朗读、跟读和背诵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他写文章、写书、做讲座的一个模板套路,比如说他的一本书《新生- 七年就是一辈子》从头到尾绝大多数章节都是依循这样的模板。
我以后写作时,也一定要按照这个套路或者说模板来,多用几次,以后就熟练了,提高自己文章的说服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推荐某个学习方法或者技巧时,推荐高也按照这个套路来写,然后,事先练过才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们。
比如说,预习的重要性。
真的好么?
- 真的好。
好在哪里?
- 有一堆好处。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脑子里预存了一些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能够理解更快,更深入,举一反三等。
为什么他们需要这种“好”?
- 因为作为学生,要学那么多课,时间精力有限,课前花点时间,绝对是物超所值,好处大大的。
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真正采取行动(预习)的人永远是少数,和其他同学相比,预习的同学肯定有优势。一直能够紧跟老师的节奏,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透彻,还能和之前的知识融会贯通,课后练习正确率提高,因为深度加工过知识,以后提取知识也会相对较为容易。一次两次课不觉得,但是一个学期,一年下来,优势较为明显,甚至天壤地别。
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
- 不预习的话,上课跟不上老师,经常会迷路,不知道讲到什么地方,重要知识点会丢失,课后练习不会做,思考浅层次,课后花更多的时间,理解不到位,更不要说记住并应用本课的知识点了。
他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 是的,真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低估了。会主动预习的学生绝对是少数。即使老师明确布置了任务,也还有学生偷懒,根本不预习。而被动预习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肤浅地看一下,敷衍了事。我可以让他们亲自体会一番,很多时候别人把一件事说得天花乱坠都没用,必须要本人亲自去实践,才能深刻体会。所以,我会带领学生们尝试一次认真预习的过程,或者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是怎么来预习一篇英语课文的,然后再上课,他们就能体会到认真预习和不预习的巨大差别,体会到成就感。
他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他们意识到这点?
是的,也低估了。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以笔试或者口试的成绩来说话,或者让学生听完课后来复述,或者讲给别人听。他们立刻就能意识到自己上课效率之低、效果之差。
至于具体该如何做,我还得继续认真思考,看教学书籍,看论文,看其他文章,和同事交流,向优秀同事学习,和学生坦诚沟通,然后自己思考,观察,总结,尝试,再修改调整,然后真正实践,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可以写一篇关于预习的教学科研论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