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每到路过家乡那些田野时候,看见风吹过,我感觉到了原始内心的一种充实,可是当年龄越来越大,面对生活的一种无力感越来越严重时,那时候的充实感,也随之远去。望着远去的田野,也只有内心一句“管我屁事”。
原本种上小麦的田野,让我觉得儿时的家乡像亲人一样,看着硕果累累小麦,在风中挥舞着自己的身姿,着实让我感觉到情不自禁爱上那片土地,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繁华,但当读到“采句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此刻此情此景无不让我豁然开朗,如同一个小孩一样,笑的歇斯底里童真也美好。
然而这种美好的风景,已经可望而不可即,虽然人内心渴望,但是比起去城市上班得来的工资来说,简直九牛一毛也不为过,生活方式越来越好,但是生活的节奏衰老也越来越快了,而你还会想起你故乡那片原本是种上农作物的土地吗?上面和你的心里一样长满了杂草。
当然,这也不能怪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中国人很多年来的写照,“各扫门前雪,不管瓦上霜”。这也有前句话的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那时候毛主席当时为何从地主里面夺来的土地,经过土改分发到农民的手上,而在那是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所有知识青年应该到那里去。”突然又想想那时候的中国哪里不是农村,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到现在仔细想想,突然觉得好想这话时候与这过去的很多年代都有些不相符,都是农村奔往城市里去,而城市并不广阔反而觉得拥挤。
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也该质疑这话是否对错,突然觉得网上网有改的一句“世上本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人。”况且我也不管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近些年来是乎看到了一些变化,也有知识青年进基层,也在那块长草的土地上,也看到了一些细小末节的变化,生活不止远方的田野,还也荒芜苟且的诗,城市的农村的人是乎着实让我感觉到敬佩,时间就这样虚无的摇摆,突然间一切都没有影了。
当若干年后的里,也许你已经获得了新胜,已经富甲一方,也许衣锦还乡,当你突然看到你儿时生活呆过的位置,去过的池塘,偷过的西瓜时,不知道你是否会想现在的我一样满怀深情,还是措手不及的想拔去田间地头的野草。
突然再读到木心的《从前慢》,是不是已经满含泪水,已经晒在故乡哪片土地上,你目视过去儿时你要在那里建工立业,后来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你自己,最后你成为了你儿时最讨厌的那种人,直到看到过去的旧照片时,你依然笑得像个孩子,同样的是你当时很幸福,不同的时故乡的那片土地荒芜了,你再也回不去了,那时候的自己。
365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二十三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