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24577/d635b16def7749dc.jpg)
内地小县城电子厂也出现用工荒了。这是预想之中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劳动法僵化的用工规定造成的。
一,内地乡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
乡村里的聪明人和强劳力,肯定是去沿海打工了。大基建,拎灰桶,贴瓷砖,一年十几万二十万,没人会留在县城拿三五千的小工资,还累的半死。
现在还留在县乡的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自己的赚钱门道,例如运输,装修,小买卖,手艺人。 被迫留在乡村的中青年女性,原因无非是照顾老人孩子。这就决定了县乡女性们不可能早八晚五的上班,只能是打散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人病了,孩子放假了,就不来上班了。闲的没事,可以来赚个三瓜两枣。
二,劳动法不鼓励临时性就业或半就业
二十年前,江浙沪之所以在农村发展起了私营经济,主要是因为当时劳动法不严格。劳资双方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你上半天班也可以,你干三个月也可以,不来就算了。干的不好,我就辞了你。工资互相谈。
现在劳动法强调的是长期就业,农民工一入职就要五险社保,签合同,手续繁杂,各种非常严格的保护,成本很高。企业付出这么多钱,就要加强培训考核,赚回来这个钱。人为加大成本后,企业自然不愿意找些个心不在焉的散工。而员工也无力完成早八晚五的纪律性岗位,互相看不顺眼。有岗位,没人来。
三,大基建拉高了工资,农民看不上制造业
电子厂,不加班三千元,也就是个县城服装店营业员的水平。加班五千元,累的走不动路。班组长还要管头管脚,上个厕所还要请假,烦的一比。这个工资水平,完全没有吸引力。有这个力气,还不如去沿海打工。没力气,没时间的,找个小店,三瓜两枣干几个月营业员,赚点零花钱。中青年妇女去电子厂当流水线工人,真是没兴趣。
四,高铁拉进了家乡的距离
电子厂打工,早上七点半或八点上班,都是在工业园集中住宿。这和去广东宁波打工是一样的,根本管不了孩子老人。最多是家里有事,回去快点。但是,现在高铁也快了。广东回家和县里回家,最多差距半天时间。为了偶尔的少几个小时,一年损失两三万的收入,这个账没人买单。
建议:发展制造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制定劳动规则,不要人为抬高制造业成本。
一,建议放开灵活就业。不要为了长期而故意长期。很多农民工家里有老弱病残,并不适合长期高强度岗位,只是想赚个零花钱。劳动法带来的各项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只希望找长期工,不喜欢招聘散工,或者马上要退休的人了。
二,企业面对今天来,明天走的散工,就不要强调什么社保不社保了,买个工伤保险就行了。
三,假如员工安安心心做长期工,按照长期就业路子走。大家都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