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赋予事物以价值的方法论(一)2018-10-01

赋予事物以价值的方法论(一)2018-10-01

作者: zouxiao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3:08 被阅读28次

    (一)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反复强调:为了意义而活,远比为希望而活,更能够使人强大。

    这句话读起来很简单,其实却并不容易真正理解。

    弗兰克尔经历了纳粹集中营里悲惨的人生,他相继续失掉了慈爱的父母和亲爱的妻子。在那暗无天日的惨痛中,人们为了活下去,总是不断的编造着希望相互支持,比如说:盟军马上就要胜利了;很多地方已经恢复战前原有的秩序了。问题在于,希望总是在不断的落空,人们在绝望中大量的死去。弗兰克尔眼见着身边的狱友一个一个死掉,他甚至能够从狱友对待食物的细微不同中准确的判断出他们还能活多久。

    这进而引发了一个严肃的思考:人生有些时候是没有希望的。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人要不要活下去?如果要活下去,可以依靠什么?

    (二)

    我在过往的短文中反复提到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的书。它是一套大部头的书,书中开宗明义的指出一个事实:人生苦难重重。

    这个事实并不令人开心。如果人活着总是要遇到重重苦难,生也苦、活也苦、死也苦,那么这个世间是不是完全不值得留恋?

    1985年,据说一名女记者问沈从文先生在文HD革命中打扫女厕所的经历,结果沈先生当场抱着这位记者的肩膀嚎啕大哭,惊呆了周围的人。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先生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据说他的临终遗言是: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三)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以希望为支撑,当失望失掉时,心即如死灰,人的死掉也是迟早的事。

    而在生活中,我们失掉希望的机会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以很不困难的找到“心如死灰”的感受。

    前一阶段,网上有一个很令人痛心的视频,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在峨眉山金顶跳崖自杀。从网上的讯息看,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丧父、 感情受挫、工作不顺,后来患上了抑郁症。她的逝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对生命的反复追问以后,依然找不到希望。而且,我们也会感叹于,为什么这样事情竟然如此叠加在一个柔弱的女孩身上?

    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评判逝去者的选择,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人生的确苦难重重。

    (四)

    沈从文先生所经历的苦难远非我们能够感知;那名女孩所经历的苦难也远非我们所能够感知;我们自己、这世界上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苦难,都不足为外人所道,都很难“感同身受”。

    因为人们对苦难的感知是主观的,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告诉人们那种苦难才算得上真正的苦难。一次失恋,足以使某一个人性情大变,从此对感情之事避之莫及;而另外有一些人,虽则经历数十次失恋,依然渴望爱情。一次考试不力,足以使某一个人一蹶不振;而另外有一些人,则屡败屡战,愈挫愈奋。一次父母的严厉批评,足以使某一个孩子再也不相信父慈母爱;而另外有一些孩子,却能够通过批评看到父母的慈爱和值得奋斗的生命。

    据说,明末张献忠在《七杀诗》里痛斥道: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很多于险境中,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难营救他人而壮烈牺牲的猛士。

    人们很容易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也很容易迷茫于“天下之大,竟无一人知我”的境况,更多的时候会痛恨起这世界与周围的亲人“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五)

    只有“有希望”,这个世界才值得呆下去吗?

    《末日危途》中,在人类已经开始“人相食”的境况下,剧中小男孩追问自己的父亲“我们要一直做一个好人吗?”这句话力透纸背、直指人心。

    那样的一个世界,还算得上一个“有希望”的世界吗?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有希望”?

    (六)

    刘德华先生唱过一首歌叫做《今天》,其中有这样的话:“走过岁月,我才发现世界并不完美。”“生命开始,情不情愿总要过完一生。”“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

    我对这首歌的做词者非常佩服。他指出了几个基本事实:世界不完美、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人总是遭受挫折。

    (七)

    由此可知,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我们而存在。我们感觉它不完美,那也只是我们的感觉。亘古以来,宇宙按自己的逻辑发展,它并不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命运,更不要论关注某一个体的人的命运。

    我们绝不要高估自己,感觉这世界、这社会、这周遭的人必得围绕我们,对我们施以爱心;我们也绝不要高估希望,因为从长期来看,人总是要死的。

    鲁迅先生在《希望》一文中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实则是裴多菲的话。从消极方面看,大意是讲:绝望和希望都是虚妄的。

    (八)

    zouxiao先生在这篇短文中的主要意思是说:

    希望固然很好,但不要总是为希望而战,因为希望并不是现实,而且希望常常落空。我们应当为意义而战,因为意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而且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赋予事物以价值的方法论(一)2018-10-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k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