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习作》
有了网络,给阅读与习作大开了方便之门。
在没有网络或者说没有电脑之前,看书写字只能靠书本和笔,几十年的习惯已成定势,初次接触网络和电脑,开始还真有些不习惯。
说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时已是中年,对新生事物也接受的快,没有多久,便开始从生疏到笨拙的上手操作,渐渐的感到,到底是科技新玩意儿,用上了他,从此再也舍不得离手。
一
先说阅读。那时守着单位阅览室,看书看报甚为方便,自从有了电脑网络,除了个别期刊,如《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炎黄》等等没有网络文本外,大量的阅读已转移到网络。
每天的国内外大事,打开“新浪”、“网易”和“搜狐”,便可进入你的眼帘,一览无余。朝鲜半岛六方会谈,汶川大地震,利比亚战争,此类消息时效性强,看了后,被世间如此纷乱,冲扰的忧心忡忡,可也大开脑洞,世界虽很遥远,却仿佛如身临其境。
网络上没有免费大部头书籍可览,耍看得掏钱,登录注册才能看,但这时电子版书盛行,时不时就能得到古今中外名著,打开装进,马上屏幕上出现,逐行扫着文字细细品读,比捧着厚书翻页省了不少气力。
网络也并非无书可读,网络文章(小说)这时也开始起步,不少专业网站纷纷建立,本人好时评政论与历史,兼涉猎点文学,下载了不少相关网站,里边的文章和评论可以尽情翻阅。
那时共识网和乌有之乡等网站热及一时,虽与公开评述有差异,但思想活跃,深度涉及,让人不尽闭眼反思,收获有余。
二
再说习作。有了电脑和网络后,不说那些报告、总结、简报、心得和工作计划,那些都是官样文章,日常工作,必做的事情,在这儿只说那些忙中偷闲,自由发挥的个人习作。
最早是在QQ空间发现了这片习作天地,有”说说”和“日志”,话短文长,任你选择。这里的环境很清静,生活感悟,时事小论,旅行漫记,挥手道来,还“思古之忧情”,回忆起少年时的片断经历,至今读来仍情味浓浓。
听同学说,有个“简书”适合写作,遂下载在上边试笔果然不错,将每日心得,无论天下大小事情,用“三言两语”和“微语”推出,甚为方便,已有近百篇。但有时候文章也被锁定,这和上面QQ和下文所说的个人公众号一个毛病,个别敏感话语惹得小编不高兴,就此也长了点教训,只有中规中矩才行。
看到网络上兴起公众号这一新兴媒介,内容题材众多,创建者有团体,有个人,遂搜索创建渠道,建立了个人的公众号,并引用两个外孙名字,起名为“荀皓”。公众号建立几年来,在上面发了不少文章,有的文章被其他公众号刊登,大量的则被关注者转发,由此收获了众多读者。
公众号在使用中,也发现了几点问题。
一是文章发表前,一定要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修改,绝不允许发生文字错误,因为文章发出去则不能退出修改,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则后悔晚已,心情受伤之极。尽管仔细校订文章,但也难免出现疏漏,一次写了篇纪念五四的小文,题目是《纪念》,结果却写成《记念》,两个字错了一个,对错占比50%,闹了个大笑话,自此长了记性,修改时慎之又慎,唯恐再犯这类低级错误。
二是公众号字文章的排版至今也搞不太清。之前使用电脑写材料时,用Word,编辑文章时,字体间距行距,每行字数,字号大小,经学习后,运用已自如,可放在公众号上写作时,却怎么也不灵,文章发出后一检查,看着格式总是不满意,尤其是每行字数太短,两边留下挺大空间,好似在稿纸写文章留下天地空间,让人批阅一样。
除了上述习作自阵地外,这几年还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登录注册,在上面写点文章,发个头条,说起来也是阵地太多,仅靠一支秃笔难于常期耕耘不休,建了是建了,可惜不太经常关顾。狡兔应有三窟,为防万一,今后在这些地方,还应多下点动夫。
下附十余年前还没退休时,在QQ空间的几句应景小文:
三言两语:相伴
大雪过后,冬日暖阳,浅蓝色天空,云朵似隐似现,虽有距离,但感觉不再遥远 。
守候在太阳出现的每一个瞬间 ,在天际线一边,等待那云朵的随时出现 。
片片白云送来美好的心绪,使那些美好的记忆永远铭忆心间。
蓝天和白云相互为伴,不经意间,他们一路携手已走过万水千山。
是否有什么还会让他们眷恋,黑夜与白昼,在追逐着往日的似水流年。
他们彼此的世界,依然是纯真未变,轻轻的话语,滋润着对方的心田 。
被阳光沐浴着的人们,都在为他们祝愿,伴着宇宙走过万千光年。
世间的朋友,隔着屏幕也缓缓相伴,彼此间环绕着心与心的相牵。
相聚既没有约定起点,更不会再乎终点,只有默默的守候,一年又是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