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赶会”的日子

“赶会”的日子

作者: 宋小妮儿 | 来源:发表于2015-01-25 19:29 被阅读0次

我爱喝丸子汤,吃甩饼,这大约和童年时跟着大人们“赶会”的经历有关。

“赶会”是我们的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逛庙会、赶市集的意思。我小时候居住的家属区离小城中心商业区较远,当然这个所谓的远,也不会超过10公里的样子。但是对于那时多靠自行车与“11路车”出行的人们来说,这个距离已经可以用“远”来形容了。因为离城中心远,便与周边一些村村镇镇毗邻,固定举办“会”的地方就位于城乡结合部。不像今天的商业市场,“会”不是天天都有,每年只在3月与7月各举办一次。

我之所以对“赶会”这件事情乐此不疲,一是因为步行去“会”上的路会经过一个长长的火车道,我特别喜欢走这条火车道,偶尔还会碰到往来的铁皮火车,每当听到火车鸣笛进站,我都会像小兔子一样跳到旁边,早早用手捂起双耳,然后看火车吐着灰烟扬长而去,脚下感受着那哐当哐当的震动声。第二个原因则是我可以在“会”上吃到最爱的牛肉甩饼,喝到独特的丸子汤,那个味道只有“会”上才能做出来。

制作牛肉甩饼的锅子是中间高、两边低的特殊造型,墩在一个用泥巴垒砌的火灶上。当摊的漂亮姐姐先娴熟地擀一张面皮,然后在锅子底部淋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把面皮铺在锅子上,再盖上重重的铁盖焖三五分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漂亮姐姐借用手中的擀面杖,将焖熟的饼子一卷、一甩,饼子“啪”地被甩在旁边的铝制桌案上。桌案旁边通常都坐着一个体壮力强的大哥哥(我那时猜想应该是漂亮姐姐的男朋友或者老公吧!)在不停地切牛肉,把原本一大坨五香牛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饼子出锅后,卷上若干牛肉片和葱丝,味美诱人的甩饼做好了。

我通常买好两大卷甩饼后,就会径直跑去丸子汤的摊位。煮丸子的是个硕大的铁锅,里面密密麻麻漂着大大小小的手工肉丸。当摊的阿姨通常会边卖边吆喝,所以她家的生意总是最好。丸子汤底里最不能缺少的一项佐料是香菜,这是我喝过多次之后总结出来的,所以每次我都会不厌其谈地对阿姨交代一句“多放芫荽(芫荽乃方言说法,即香菜)哦……”煮丸子的时间长短是个大学问,煮的时间太长,丸子就变得软塌塌,没有嚼劲;煮的时间过短,又会嚼不动,导致吃起来费劲。

当这两样美食满足口欲之后,我才会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把“会”上余下的街道和摊位逛完,有时还会买一串冰糖葫芦作为饭后消食。

在我的印象里,“会”是充满腾腾热气与融融暖意的一个时空。美食小吃、衣服鞋履、家具百货、儿童玩具、杂耍表演等各种不同的小摊主会在每年那个固定的时间,不约而同从各处涌向这里,把原本沉寂的两条街道,折腾得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却又恪守着一种纯朴的秩序。也因为对美食的期许,拉长了“会”在我生命里的时间长度,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赶会”的时刻是新鲜美好的。

相关文章

  • “赶会”的日子

    我爱喝丸子汤,吃甩饼,这大约和童年时跟着大人们“赶会”的经历有关。 “赶会”是我们的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逛庙...

  • 七月十六

    农历七月十六,是史村河村赶会的日子。 在泽州长河一带,有的村子赶会,有的村子不赶会,赶会的缘由是什么,好像有规律可...

  • 妈妈是这样教育我的,只要我努力,我是会有饼子吃的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我村赶会的日子。虽然我结婚20多年了,但是每个三月十五赶会的日子,我不论多忙,都要回家赶会去。...

  • 故乡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我村赶会的日子。虽然我结婚20多年了,但是每个三月十五赶会的日子,我不论多忙,都要回家赶会去。...

  • 给假钱的一封信

    假钱: 你好!你好吗? 今天是东沟赶会的日子,在这忙乱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你。 疫情以来,东沟赶...

  • 东社正月廿五赶会

    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东社赶会的日子,

  • 赶大集的日子

    周日,早餐后收拾好卫生, 吴帅催着出去买菜了!逮着周末就要我陪他去采购。 水果摊发现他喜欢吃的香花稔,这种果子不常...

  • 回不去的,是情怀

    乡下老家有个风俗,每年各个村里都有个固定日子赶集,又称赶会,赶会前后几日村里还会唱戏,类似大家熟知的庙会。赶会那天...

  • 赶会

    “赶会”是我们老家的一个俗称,但是用普通话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大清,那我们就暂且以为普通话应该也是“赶会”吧。 ...

  • 赶会

    赶会是农村人的一场大事,有的地方一年只有一次,像我们老家,一年就只有一次会,所以父老乡亲们在有会那几天,有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会”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lk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