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进入第四个月份,存款还有一些,还没到必须找工作的地步。今天,坐在电脑前,我又认真想了想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婆婆来了,好在今天周六,不用假装去图书馆上班,但待在家里也称不上舒适。电视放了一天综艺节目(好玩的是,婆婆不来,家里的电视基本就是个摆设,我们从来不看),偶尔还会有广场舞的歌曲传来。家里没有书房,待在客厅的我抱着电脑,本来打算好好写篇文章,但毫无心情,静不下来思考。
中午吃饭时我做了意面,我怕她吃不饱,她怕我吃不饱,一筷子面拨来拨去……我不太喜欢为食欲花费时间,恨不得人类能进化出光合作用生存,吃东西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得去菜市场买,买了得做,做了得吃,吃了还得洗碗,啊……这样的循环每天至少要重复两到三次,天天如此。但,与人接触就得放弃一些观念,比如婆婆来,我就得为了迎合她买菜做饭洗碗,让她出去吃可能会引发世界大战。
我想,我想了又想,这可能就是我不太愿意社交的原因,而工作就得强制社交——我不想为了迎合别人浪费时间。
最近时常怀念中学时光,那时候放假后我除了吃饭外,基本上都在看书。没有手机、微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人随时给我发消息,没有人随时约我出去玩,没有人忽然闯进我的生活找存在感,我能看一个完整假期的书。
我甚至想要不卸载掉微信,丢掉手机,但做不到,我已深深陷入这个杂乱聒噪的世界,拔掉脚也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早先,我特别怕和人微信聊天,因为不知道如何结束。每次都绞尽脑汁做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一度让我非常头大。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所以,现在除了必要的联系,我不会找任何一个人。若遇上别人来找我,互相交换完信息后我就不再讲话,熟的人没必要,不熟的人更没必要。但是对于职场中的领导、家庭中的长辈,这种处理方法就不适宜了。职场我可以摆脱,家庭就必须面对,偏偏长辈们又特别在意这点存在感。
最近在接触社会学,我觉得很有趣,其实人际相当于社会学的基线。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必须生活在人群中,但我知道这世界有一种职业几乎可以离开人群——有一个季节性旅游岛屿,每年会为漫长的冬季招募一名管理员,因为岛屿不大,冬季又严寒无人,这位管理员可以在岛上待一整个冬天而不会遇见一个人,简直就是天堂啊!
前一阵去大学听讲座,一位教授先生痛斥现在的年轻人,竟然拒绝和人接触:连话都不愿意和人说,你说你怎么能称之为人呢?
我坐在台下,郁闷地戴上了不是人的帽子。我不抗拒信息交换和情感沟通,我只是不愿意建立在沟通之上的那套社交动作,比如迎合屈就、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看脸色揣度。去看看真实的世界多好,去看看花怎么开、蚂蚁怎么搬家、雪豹怎么隐身、长颈鹿怎么吃刺槐、星球如何运行、黑洞如何扭曲时空……多好!世界如此美妙,一辈子又那么短,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虚与委蛇上,跟自杀有什么区别。
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失业许久零收入、几乎零社交,可能是因为世界太有趣了,知识太有趣了,人生无常,再不去看看没准那一天就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