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八年级年级长探讨生物、地理的课程进度问题,谈到了明年这两科中考时会以什么形式的结果呈现,因为今年的生物、地理中考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结果,既没有通知考试分数,也没有给出考核等级。评价方式不明晰,指挥棒指向不明确,教育教学就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把生物、地理纳入中考的提法由来已久,教育厅在2016年出台了将生物、地理纳入中招考试的政策,政策规定从2016年人学的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在学生生物、地理课程结束后,即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相关考试。考试成绩按每门课满分50分计人学生次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总成绩。政策的出台引起了诸多议论,有人认为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得本来就学业负担过重的中考生雪上加霜,应接不暇。
2018年5月,教育厅又发文指出,鉴于目前全省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极不平衡,施考条件参差不齐等因素,经研究决定,暂不将生物、地理学科纳入全省中招统一考试科目。政策的调整给本已做足准备的初二学生、家长和老师当头一棒,感觉教育厅是不是在开玩笑,马上中考了,大家的弦都崩了两年了,却在距离中考仅一个月的时候通知取消生物、地理中招考试,这确实令人啼笑皆非。
刚刚缓过神来的生物、地理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年,教育厅于2020年又发文规定从2020年入学的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在学生生物、地理课程结束后,即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相关考试。生物、地理考试卷土重来,学生、家长、老师不敢有半点松懈。好在2022年的中考,生物、地理终于获得重见天日的待遇,不管如何计算结果,计入总分也好,作为参考也罢,考试终归是考了,终归是没有辜负老师、家长、学生为之付出的一片心。
痛定思痛,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在生物、地理两门学科是否纳入中考的问题上政策如此不明朗,也折射出了一个事关教育的大问题:教育是要继续做加法,还是要做些减法的问题。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为学生减负,如何减负,减什么负,这些问题明确不了,减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纵观目前全国的中考,除了正常的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法、历史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外,各个省份的政策还有所不同,有的将生物、地理纳入中考,有的甚至还加上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似乎感觉如果只考常规的七科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上体、音、美、信才能算是实施素质教育,才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符一样。
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除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更重要的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政策的改变不仅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还要考虑改变后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从小学只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五科到初中加上地理、生物、历史、物理、化学等科目,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相应的学习压力也会与日俱增。考试的评价机制未发生变化,社会评价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就不会发生变化,故学校教学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学校拿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拿成绩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呢,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才能胜出,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负担增加,再加上家长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教育的内卷就发生了。
前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接受巨浪教育研究院的采访时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校长指出不能认为学学唱歌跳舞就是素质教育,一天到晚考试、学数理化就不是素质教育。评价素质教育更重要的不是看你学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关注了学习者的身体、人格、心灵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其实可以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语文课中可以体会音乐和美术的魅力,物理课上可以渗透信息技术的知识,历史课可以加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上、知识内容上不要再做加法,而是不断发掘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让每一个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就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实施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科教学中都能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