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你与别人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和经验,而是因为这个……

你与别人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和经验,而是因为这个……

作者: 愚小佳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15:09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每天打开手机,各种APP信息推送涌现而出,不知道该看哪些信息。

每次打开微信,各种群消息通知,不知道该先回复哪个消息。

有时候看着手机里的各种信息通知,不禁会陷入迷茫,这么多信息,哪些信息对我有用?

想着想着,好不容易手动把各个APP的信息推送提醒关掉了,一些不关紧要的微信群设置免打扰,但是过不了几天,新一轮信息又轰炸而来。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信息的推送和传播往往超过了我们所接受的程度,甚至大量冗余的信息严重干扰了我们对一些有用信息的选择和分析。

人的精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快速选择有效信息,剔除那些无效信息。知识管理亦如此。

做好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你掌握有效知识,提升认知深度,进而改变行为模式,高效地工作与生活。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管理。

特别是现在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接触到大量的知识,那应该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专家、得到APP《成甲说书》的作者成甲,通过了《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一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些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临界知识。

成甲在书中说到:“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做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深度思考后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规律,如二八法则、复利效应等。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首先,你得要掌握底层逻辑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很多方法和技能都是相通的,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你才能挖掘到信息背后的深度含义,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而且临界知识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这利于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2、拥有绿灯思维。

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新观点,特别是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证明自己是对的,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对信息的排斥并不利于我们接受新信息,与红灯思维相对应是绿灯思维。绿灯思维就是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时,第一反应不是排斥或反驳,而是去思考这个新知识对我有什么用?今后我会在哪里地方运用到它?它和我以前所接触到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因此,掌握临界知识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绿灯思维,只有通过这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新知识,你才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和容纳更多新知识。

3、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处于一种快速前进状态,甚至一直在被各种催,在家被爸妈催,上班被领导催,催得多了就会感到很焦虑,不免乱了阵脚。特别是看到别人都在追求快的时候,自己也想要快。比如,看到别人都在快速阅读,我也快速阅读。人家一天能看一本书,我就一天看两本书,最后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两本书,合上书后却什么都不记得。

在书中,成甲也讲到了自己的经验。以前他也追求阅读速度,但是现在他读书不再追求速度了,反而会刻意放慢速度。读书做笔记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做简单的摘录,而是去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并且会思考这些启发和他过去哪些经验相关。

慢慢地,他会在这些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和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不要任何时候都贪快,有时候,你所认为的“慢”,经过了长时间的培养后,会起着质的作用和变化。

4、以教为学也是一种深度学习的方法。

教别人就是一种知识输出,你在给别人传授知识前,自己必须得先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旧知识,还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然后进行深入学习。在你给别人分享知识后,别人提出的疑问也会进一步增强你的认识。

在以教为学的应用中,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备课要大量查阅资料,不能知道多少就讲多少,要有知识增量。同时,一定要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要思考自己讲的内容是否经得起考验和站得住脚。

5、学会复盘与反思。

复盘是行动后的深刻反思,它能够帮你看清你所做事情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反思并且提出改善的方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复盘后的反思和结论一定要转为下一次行动,如何不转化,现在的复盘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复盘和反思中,我们要进行深度思考,不仅仅要问是什么造成这件事这样的,还要问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怎么改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多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反思,培养自己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也是非常有用的!

除了上面的一些方法,还有几个重要的临界知识,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精益创业、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这些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一下。

总之,掌握这些临界知识,做好知识管理,可以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 你与别人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和经验,而是因为这个……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每天打开手机,各种APP信息推送涌现而出,不知道该看哪些信息。 每次打开微信,各种群消...

  • 我对“每日反思”的反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

  • 2023-01-12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成甲 当年的你我,舍生...

  • 提升学习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和技巧

    一、反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1)从小事反思,...

  • 好好学习

    反思:提升掌握知识的层次 作者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于——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于年龄, 甚至不是来自于经验, 而是来自于对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成甲 一...

  • 常反思慢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对于反思,我们有一个误区,就...

  • 《好好学习》- 反思的技能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这...

  • 成甲反思

    成甲反思 我慢慢发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于年龄,甚至不是来自于经验,而是来自于对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 人与人的差距,到底因为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也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这两天一直在阅读成甲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与别人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和经验,而是因为这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og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