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促进寒暑假实践研究
近期一直在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以一个一线实践者——班主任的身份。把实践与阅读两者相结合:以实践的切身经验促进书本的阅读理解,又以书本的阅读促进实践的施行。书中纷呈的研究成果、同行者们的实践经验,印证、丰满着已有的实践,又为进一步疏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环境——找到了许多同行者。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中《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一文,原来这个研究课题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的成果,他的四个作者,一个是李牧川,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郑旭兰是北京和创留学教育咨询公司咨询师;张琼,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张基广,是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这么多重量级人物,合力研究。怪不得研究思路和成果是这样出色。
上一次的动笔写作,还是学校规定主题的,写如何在活动开展前组织微团队。那时候我就特别想写一写自己的班级学生是如何开展活动的,因为毕竟学生们开展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寒暑假实践活动。还记得学教育学理论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几个寒暑假的实践经验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确实,在实践中,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总见身边有许多“老黄牛式”的工作伙伴"埋头苦干"却常顾此失彼,班级中的问题却总"层出不穷",犹如“按了葫芦又起瓢”。
所以在往年的寒暑假活动中,组织了许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重点主题之一就是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我一共组织过两期:一次是三年级学生,在暑假开展;一次是二年级学生,在寒假开展。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教育,充分挖掘实践活动中教育的主题,那么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实践活动中组织能力、协调的力等方面的培养,到时更会有德育层面的熏陶。在有事可干、有活动可参加中,主动积极地参加更多有益的活动。但是一向以来开展实践活动时,我们习以为常进行的都是项目式研究。而本文作者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视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中《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一文,作者的视角与方法是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回溯研究:个体生命自身的参与是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客观而可信的班主任记忆与影响还原。感受了文中作者对受跨越世纪的“班主任”回忆与教育回响,而产生了作者基于生命个体生命历程的回溯研究的新思路。
我得到的启发是:研究无处不在,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对于相关教育的内容多留心观察,善于溯本追源。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参与同样主题的活动,当时的学生组织方式与学生们的感受、体验,会有什么不同呢?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会有影响吗?会有怎样的影响?是否可以生成一些可以归纳推广的模式呢?
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中《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一文,发现作者在对相关大量文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之后,才找到了关于基础教育包括班主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存在六点不足,分别是缺乏足够和有深度的“实然”研究;研究还是停留在教育“教”的角度,没能深入“学”的层面;短时段的当下研究居多,缺乏中长时段的回溯研究;研究主题上关注隐性的,深具个人意义的比较少;对丰富多样,真实职业真实生活状态的个体研究比较少;缺乏互动生成的归纳模式。
了解了作者的视角与方法,看到作者思考的问题分析全面,而且能站在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的研究,我深受启发!一直想把班级学生是怎样开展志愿者服务都写下来,幸亏早前没有写。那么现在我是否可以尝试着以回溯性研究的方法写一写这两次志愿者实践活动呢?
小小志愿者,我们一直在路上(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