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临摹作品,创作经验极少。今日突然接到任务要去搞创作,经历了紧张、兴奋、崩溃与冷静,最终收获了新的感悟。
临摹,置碑帖于一旁,仿其笔画书写为“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行迹复写为“摹”。一般而言,临摹贯穿了我们学习书法的全过程:初学者要临,把握字形的整体框架与间架结构;拥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还要临,不断揣摩古人的笔意。临是创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临作为功底,创作起来随心所欲,满足的只是自己。书法入门后,更要大量的临,不断临原帖:一方面,临之中我们不断精细自己的笔画,力求与原帖一致,提高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临之中我们也在仔细捉摸原帖,在写中大量的观察,无意中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能力,也能更好寻找自己作品的不足。
而创作呢,面对白纸,没有对照,全靠自己下笔,看似无帖,实则帖在心中——大量的临摹过程中,许多字的特殊写法,许多通用的偏旁,其实早已印刻在我们的脑海,只待“拿”出来调用——这大抵与“胸有成竹”一个道理。但也因此,我们写的时候经常觉得不满意。我们早已通过大量观察原帖拥有了审美能力,而创作中我们的书写水准定低于临摹,它反映的是个人的真实功底,我们的审美告诉我们:这不好。但通过重写,我们的记忆不断被调动,往往有一遍好于一遍的效果。
创作也带来许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写的是欧楷,在临摹过程中,每个人都追求与字帖一般无二,故而在看其他的人的欧楷字时,常常乍一瞧以为出自自己之手,我常戏称是“同款楷书”。但在创作中就不一样了。个人的习惯、风格,脱离了原帖的束缚,一下子展现出来。因而,所谓“字如其人”,我认为更多地展现于创作的作品中——或豪放大气或内敛娟秀,通过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可以作出初步判断。有人说,书法到最后的境界,比得是书法之外的东西,比如阅读量、欣赏水平、个人经历,于我看来,此言极是。
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书法学习,必是临摹与创作结伴而行的。就我个人而言,临摹为主,创作为辅,或许将带来更大的成长与进步。 (练习作品)确定不来个赞吗?笔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