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什么是本质?
就是最近几年流行的一个概念,“第一性原理”。
比如,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利益和价值。
你想跟某人搞好关系,首先得想明白你为他能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情绪价值也是价值。
你们之间的利益点在哪?
比如我与诸位的关系是作者与读者,怎么吸引读者呢?
不用想太多花里胡哨的运营技巧,那些都是表象。
若作者能给读者带来价值,何愁没人呢?
格局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世界那么大,你要多出去看看。
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旅游,但旅游一圈后,好像也没什么变化。
邮差一辈子都在路上,但终究只是个邮差。
导游跑遍全世界,也还是导游。
眼界和格局的本质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不学习,不思考,哪怕行走万里,也不会有什么格局。
说到学习,是我最近一直很困惑的一件事。
疫情期间,窝在家里,大把时间,告诉自己,学习学习吧,读点书,写点东西。
一个旁观者问,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你学的少吗?
灵魂拷问,瞬间,支撑我的那棍子就折了,肉身轰然倒地。
我不愿意回答,也不愿意思考。
拷问是一把利剑,戳疼我了。
疫情结束了,我想,学习学习吧,读点书,写点东西吧。
旁观者又问,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你学的少吗?
伤好了,该想一想了,该回答这些问题了。
问自己,你学的少吗?
我说,不少。
得到平台上,高达770分,卓越,好多商学院免费录取。
学过的课程七十多门,电子书、听书一两百本,花费几万元。
纸质书每年也几十本的买。
有用吗?
不知道。
为什么要学习?
要进步,要成长,要成功,要赚钱。
什么是学习?
学习简单归为三个词,理解、记忆、行为。
理解一些信息,知道它们是什么,应该在未来会用得着。
这时候,信息变成知识了。
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你记不住,你未来需要用的时候就调取不出来。
如果只是把知识记在脑海里,不能改变行为,那只是移动的书柜,装书的麻袋,有什么用。
核心是行为的改变。
那行为改变了吗?
没有。
那有没有记住多少知识点?
好像也没有。有几本书都买了两本,有些电子书都读过,但是书名都记不住,更别说知识点了。
那什么还会买一堆书和课程?
我以为买了书和课程知识就会到脑子里,然后行为的改变就会自然发生。
实际上是为了延缓焦虑,潜意识里给自己一个安慰,说,你看我多努力,买那么多课程和书籍。
潜意识给扎个大拇指,焦虑就被延后了。
那以后还学不学了?
学,不学下半辈子如何混?
怎么学?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主题式学习。
什么是主题式学习?
一个阶段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问100个问题,用自己的话回答这100个问题。
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型,行动路径。
遇到这个问题改怎么怎么想?该怎么做?
这么做了,结果如何?
让读书学课理论化、模型化、能执行,易落地,出结果。
2023-01-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