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选自《传递积极的能量》
《传递积极的能量》❤️P93-94核心信息:
当面对一种充满压力而且看起来毫无希望的情况时,通过对当前事件的事实核查来揭露一系列同样真实的积极事实可以激活我们麻木的大脑,刺激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步骤如下:
1.找出让你产生压力的原因,并且描述出来。
2.列出已掌握(消极)的事实。目的是为了表达感受和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
3.检索环境找出真实、但没被发现的、对解决问题有利的积极事实:可利用的资源和过去的相关成就。
❤️前(前车可鉴):
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无处不在。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处理好压力,影响了工作、生活的节奏。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我是一个上进心强的人,工作中有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我又不是很积极、乐观,经常感到压力在肩,神经紧绷。这不利于我在工作中发挥创作力和执行力,长期处于压力中还曾经造成了身体垮掉。
❤️因(相因而生):
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1.人在压力环境下,更倾向于搜索环境中的消极事实、信息和各种潜在威胁。这被称为“消极倾向”。
2.“消极倾向”不利于人开阔思维,更有执行力地解决问题。
3.人们一般习惯忽略真实存在的积极事实。积极思维下,人们的思维更开阔,行动力更强。
作者是怎么验证这些假设的?
1.通过举了2个例子,说明人们在压力中习惯有“消极倾向”,忽略积极事实。
2.在本书的开头,用自己的例子和心理学实验结果说明,积极思维、情绪对于解决问题有巨大的作用。
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1.消极倾向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能够帮助人类快速识别身边的潜在威胁。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被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
2.积极倾向也不是万能钥匙,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盲目乐观。
❤️后(以观后效):
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么样?
当我面对压力时,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做,大脑中的混乱思维会得到梳理,思路会清晰很多。
如果确实检索出来了积极事实,可以增加我的信心。如果没有检索出来,可能还是感觉压力比较大,比较消极。
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面对压力,如果只在大脑里胡思乱想,思路很不清晰,不利于问题解决。
无论最后能否找到积极事实,这个方法都能帮助我在压力下梳理思维,心里可能会踏实很多。
如果能找到积极事实,当然会更有自信心。
❤️果(自食其果):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自己依旧陷入悲观思维中,大脑里一团乱麻,坐立不安但又不知道如何行动,陷入自我消耗的循环。
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我经历过压力过大、消极倾向的严重后果:拖垮身体,费钱费时费精力。
❤️适(适得其反):
有没有相反的观点?
人们常说,凡事要考虑最坏的一面,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准备承担最坏的结果。
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有的时候,即使考虑了积极事件,最后结果也不一定能成功消除压力。比如现在国家支持创业,很多年轻人认为现在的大环境对创业是积极有利的,盲目乐观创业,最终因缺乏经验、资金、技术而失败。
❤️用(使用条件):
要这样做,得具体哪些条件?
1.核查到的积极事实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自己编造的,幻想出来的。
2.核查到的积极事实必须是你自己或者你的团队内在的资源或经历。如果只有积极的外在环境或他人因素,并不能帮助你解决带来压力的问题。
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1.带来压力或消极情绪的问题已经没有解决的时间、机会或挽回的余地。
2.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并不能发挥作用,或者没有任何自主权。
❤️边(旁敲边鼓):
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
1.阿Q精神。阿Q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用积极的想法安慰自己。但他只是自我安慰或麻痹,看到的不是事实。
2.“悲观思维的ABCDE自我反驳法”:这个方法是反驳自己的悲观思维,“积极事实核查法”既列出悲观事实,也列出积极事实。
其他行业/领域/作者如何看待类似问题?
在面对压力时,还有些经常被建议到的方法是用运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调整情绪。
❤️界(楚界汉河):
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真正的区别是什么?交界又在哪里?
❤️综合“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后对本信息的理解:
当面对一种充满压力而且看起来毫无希望的情况时,通过对当前事件的事实核查来揭露一系列同样真实的积极事实可以激活我们麻木的大脑,刺激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步骤如下:
1.找出让你产生压力的原因,并且描述出来。
2.列出已掌握(消极)的事实。目的是为了表达感受和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
3.检索环境找出真实、但没被发现的、对解决问题有利的积极事实:可利用的资源和过去的相关成就。
需要注意,这个“可利用的资源和过去相关成就”一定是你自己或你的团队能利用到的资源或者相关成就。如果是别人的,对你来说没什么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