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谁说的,不要总看那些一目了然的书籍,越是看不懂,越要耐心钻研,反复翻看,学懂弄通后,人生进步一大截。
最近,自己就遇到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南怀瑾的《话说中庸》。书中古文居多,好在有百度搜索,结合译文对照,勉强能理解其中要义。虽然读书效率不高,领会大师所说内容后,有茅塞顿开之感,更纠正以往对《中庸》中国人圆滑处事的错误认识。
宋朝朱熹说: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就是不偏于一边的叫中,永远不变的叫庸。南大师是这样阐述的:《中庸》一书的中心要点,便是子思提出学问修养的主旨,必须先要做到“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提出学问之道,不是知识,更不是空言。它要在自己个人的心性身心的修养上,择善固执,方能知止而后有定,才能具备智、仁、勇的三达德,才能真正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身修养,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好修养的人,智慧超众,可以拥有平常心,静观人间冷暖,宠辱不惊笑看天下大事。好修养的人,在独处时,能够做到表里如一,规范自己的言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好修养的人,更加自律,无论工作亦或生活,都不会越底线,堂堂正正做人。好修养的人,更加包容,少了庸人自扰的烦恼,拥有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的境界。
情绪低落时,手捧经典,用心品读,文字变成了安慰剂,抚平受伤的心灵,赶走无序的烦恼。天空格外蓝,阳光格外暖,生活更有动力。
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更是传承五千年的智慧,这样的文化怎能不自信,这样的国度怎能不富强。做一名精神富翁,生命才有不同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