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认识的朋友,她问我有哪些心理学的课程可以上。我问她,她需要了解哪些方面。
孩子上初中了,她看着孩子没有投入学习,还只会玩,非常焦虑,也很委屈。这是许多父母在孩子上初中后,孩子也才开始适应初中生活呢,自己已经开始吓自己了。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高中,升学率在那里摆着,考不了好高中,就没好大学,以后就完了。想到这些后果,不可能不焦虑。焦虑的实质就是恐惧,恐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不确定性。然而世界的真相就是没有确定性。佛学经常讲的无常,可是人们总是希望要确定性。那么如何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更多的确定性的概率呢?
比如面对孩子上初中后的妈妈?首先呢,妈妈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需要做怎么样的规画?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需要拥有什么的身份来陪伴孩子。首先要清楚陪伴的六层次规画。 现在有很多课程是讲如何做?教给大家很多行动层面的方法。可是很多人用不出来?就是没有心法。不知为何要这样做?如何做之前一定要清楚做什么。
妈妈的目标 不一定是孩子的目标,要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标也非常重要。
另外,面对孩子,妈妈要清楚,她的期待里面控制还是什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未满足的期待,还是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呢。妈妈看到什么样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孩子决定的,而是妈妈的投射。也许根本看不到真正的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重新养育妈妈的过程,可是中国大部分女性没有这个意识。如何重新养育妈妈,自我学习,学习课程,个人体验——心理咨询(陪伴)许多人不愿意,她们更喜欢一招鲜。那么三年后,六年后得到的结果确实是不确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