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心血来潮,给我安排了一个命题作文,让我谈谈自己的写字经验,这着实让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鄙人尚有点自知之明—— 我写的字实在不过如此,诚未达到可为人师的地步。他又说:“没关系,你随便写个六七百字就可以了。”—— 呵呵哒,区区六七百字又能谈出个什么名堂来呢?其实讲真,之前确实有不少的朋友问过我:你是怎么练字的啊。我每次都不过是口头上谈谈而已,如今要我“发而为文”,还真不知从何说起呢。也罢,那我就想到哪写到哪吧,平时怎么跟小伙伴说的我就怎么写,不严谨、不专业是肯定的。再则,对于书法,我也仅仅只是爱好而已,虽然也曾下过一些功夫,但并没有正襟危坐的临过帖,更没有像书法家们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磨破铁砚。我要说的只是个人的习书历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见谅。先晒几张我平时胡涂瞎抹的一些东西吧。
上面这几张是硬笔写的。也看看几张毛笔写的吧:
说明:后面三张都是经过PS处理的。【捂脸】
那么,我是如何练起字来的呢。
事情还得回溯到许多年以前,那年我读三年级,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一朝顿悟”,知道“书法”跟“写字”其实是有区别的(此前我从未接触过书法,亦未碰触过毛笔)。写字人人都会,但书法却不是人人都会的了,在那节数学课上,我好像突然就知道了要把字写得好看,就必须得有“笔锋”,也就是说要把字写得稍微“书法一点”,才能好看。我为自己的这一“惊天发现”而欣喜若狂,那堂课上老师讲的什么我全然没听进去,只是自顾自的根据感觉用圆珠笔在草稿纸上涂出了书法中的“横”划与“竖”划。OK,我成功了,涂出的那两个笔画确实有那么点“书法”的味道。自此以后,我在写字方面可谓勇猛精进,把班上的其他同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有一次语文老师对着我的一本作业本上的名字左看右看,怎么也不相信那名字是我写的,她再三向我确认,到了不再怀疑的时候,她居然把我小子写的那个名字在老师间传阅,说“这写得多好啊”!在以后历次的写字比赛中,我当然屡屡夺魁不在话下,因为我写的字是“书法”,而其他同学写的只是字,他们如何能拼得过我呢。那位语文老师名叫“谢丽”,兼教美术(她本来就是学美术出身的,在自己的专业上好像还小有名气。她是顺昌县元坑镇人,被上面分派到我们那山旮旯的地方去支教的),她好像有意要提携我,不断鼓励我到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中午课间开办的免费书法课上去学书法。可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去,于是这事儿就被久久搁置了。。。
真正开始接受最初的书法启蒙,开始接触毛笔一直迟至五年级,是的,我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才进了那个免费的书法培训班,借着这中午的课间时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了一个学期(因为过了这个学期之后,书法班便不再开办了,开办期间老师其实也不常来的,一周大约来两次吧。之前的大好时机没能抓住,到头来真是悔之晚矣)。一个学期的时间当然很短,可是即便如此,我写的字依然要比那些此前学了三年的哥哥姐姐们写的好,老师说:“我为有你这样一个学生而感到自豪”。
后来上了初中,学校的学生当然更多了,可大家毕竟都是从农村来的,会书法的好像也就那么几个,而且我总以为他们的书法都没我好,“拔剑四顾无敌手”,这确实是我当时的心态。
我在写字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在高中的时候。进了县高中,牛逼的人自然更多了,有两位兄弟对我的刺激很大,他俩一个叫张贤涛,一个叫罗友斌,我们三个后来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一开始,我本以为以自己的书法水准,即便进了高中,也依然能够傲视群雄,能够所向无敌的。直到他俩的出现,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鼠目寸光,多么的妄尊自大,一山还有一山高,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若非切身经历过,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它意味着什么的。在学校举办的一次写字比赛中,他俩完胜我,尤其是张贤涛,这厮居然能在一页纸上整出好几种字体,个性张扬,不拘俗套,真是让人目瞪口呆。罗友斌呢,他的字则大气磅礴,章法严整,酣畅淋漓,确实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正是受了他俩的刺激,我才猛然惊觉,原来自己的那点雕虫小技根本算不得什么,为了能赶上他们,我加紧了习字速力,手指起茧了,一支笔的油墨没两下就没写没了,每本书都被我涂得狼藉满纸不忍直视。。。经过好长好长一段时间的苦心研习,我的书法水平终于能达到与他俩并驾齐驱的地步了(这里说明一下,他俩的习书路子跟我差不多,都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全凭兴趣而写)。罗兄弟后来跟我同班,有一次他对我说:“我觉得你写字进步非常大啊。”
因为受了那两位兄弟的刺激,我的争胜之心有所收敛,人也慢慢变得谦虚起来,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牛逼了。岁月如梭,光阴易逝,一转眼就到了大学。大学校园永远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永远都是大学舞台的主题。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狂人猛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显神通,大展风采。书法上,吴雅丽、陈慧楠、林圣皿、张奇勇、潘晨等人给我的震撼最大,另外看了学校老师的书画作品,以及在一些文化展览会上看到的各位书家的神作,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懂书法,我写的只是汉字,很难说是书法。
2013年年底,我在一次展会上认识了以为书法家先生,他姓韦,名讳鸿昌。我俩的交往略带传奇色彩,为此我还专门撰了一篇文字:《记韦鸿昌先生》(如果朋友们有兴趣的话,我看看能不能在公众号上发出来)。韦先生后来成了我的恩师,是他带我初入了书法堂奥,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奇人异士。
后来,时间一天天的过,不知不觉就到了今天。近些年来,我很少有时间练书法了,有之,也不过是在工作的间隙中忙里偷闲,在稿纸上信手涂抹一番而已。
好了,以上所说的乃是我个人的练字简历,对大家恐怕也没什么帮助,真是惭愧的很。我还是讲讲自己是怎么练字的吧。
我觉得,想要写好字,临帖才是王道。什么叫临帖呢,就是你把字帖放在一边,在稿纸上对着字帖上的字模仿着写,尽量得写得像,虽然有种说法叫“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那是书法家们的事了,非我辈常人所能为也。咱们一般人如果能把字写得“形似”的话,就已经很牛逼了。很多朋友在练字的时候只知描摹而不知临帖,据我的个人经验,我觉得描摹是没有用的,对练字的意义其实不大,因为那太机械了,根本用不着思考,只要一笔一划描出来就好了。我们只有在临帖的时候才会去思考如何才能把字写得像,用心研究,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有进步。这里推荐田英章或荆霄鹏的字帖(此二人为师徒关系)。
在我以前的学习课堂上,有不少老师的字其实写得很好,他们在黑板上写,我就在下面模仿,多少个日子里的乐此不疲,书面都被我写得凌乱不堪,应知练字难,在乎点滴勤,我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临帖吧,我是把老师的字作为范本来临写的。然后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看见许多好字,没有二话,只要你觉得好,那就去模仿练习,积少成多。
读帖,也就是看字帖。虽然说我并没有正襟危坐的临过贴,但字帖我还是看了一些的,很多字帖我一眼就能看的出来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多读帖呢,读帖的目的在于培养一种正确的写字感觉,让你少走弯路,让你知道什么样的字才是好字,我们都知道,美感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多看好作品。你看多了之后,一种正确的感觉就会不知不觉在你心里植下根来,你在写字的时候就能慢慢的跟着那种感觉走了。当然,光看是没有用的,还必须多练,你只有把那种正确的感觉付诸实践,才能有所沉淀,有所结晶。
字的结构。一个字好不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结构,倒不必太在乎它是不是“书法”,因为对于咱们一般人来说,或许只是把字写的好看点就行了。我们在临帖或读帖的时候,得悉心体会字的结构,一笔一划哪里应该长哪里应该短,其中的收放尺度得把握到位。只有把结构安排好了,一个字看上去才能谐调,才能稳。如果把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安排好了,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即使这个字写的不是那么“书法”,也绝不会丑到哪里去的。
章法。章法就是一张字的整体效果。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差,并没什么经验可以谈,只好作罢。而且“章法”二字或许已经上升到“书法”的高度了吧,我也无力论述。
积淀。练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坚持,不可能一挥而就,我不太相信“速成”的说法。上文说了,应知练字难,在乎点滴勤,多看,多想,多练,这是写字进步的不二法门,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写字功力也必将与日俱增的。想当年那位免费教书法的谢老师,在她所教过的那么多学生中,依我的观察,能真正坚持练书法直至今日的不过区区我小子一人而已。如今我们那里的村小学早就不招收村童了,那时给过我启蒙与鼓励的老师们也都不知道去向了何处,缅怀既往,不禁一阵鼻酸。还有曾经那份对写字的狂热,而今再也找不回来了,这还能说有进步吗?
行文至此,早已远超六七百字了吧,这“满纸荒唐言”想必大家看着也烦,不说了,住笔,交差。谢谢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