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见习都会有新收获和新想法……至于平常想写也写不出来什么的,大概是因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意识到学习西内也是个很难的问题,特别是老师说出那一串话的时候:如果你是门诊看病的医生,你根据什么去评估患者的情况将他收入病房;如果你是住院医师,你根据什么去调整你的治疗方案……(哎老师说的蛮有气势的,可惜我不记得了[捂脸])
总之诊断标准明明还可以理解的更深刻一点,不过还是有学习中内的一部分感觉(为了鉴别而鉴别),有时候感觉明明就指向的很明确嘛,为什么还要鉴别。不懂,不过也许是真正到了临床,才没有这么具体的病人呢。不过西内这边的指标和辅助检查什么的需要记得更详细是真的。
还有观察症状指标什么的,临了面对病人的时候,还是会忘,就像是线性思维牵瓜扯藤一样,我可能还是更喜欢中医这种多方面指征指向一点的面性或者立体感。(当然还是要学好的[捂脸])
哦当然必须要承认是因为框架没掌握好基础不牢固,导致思维跑不过病人的弯,更难以时时刻刻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这样就突然想起来上学习被大佬师兄带教的一天,问痰了吗,痰什么性质知道吗,代表什么知道吗,颧红面赤看出来了吗,问到咳嗽了吗,知道咳嗽代表什么吗?能想到经典条文……⊙∀⊙反正只能懵逼脸
总之书本离临床还是很有差距的,前几天师姐也说。书本上可以告诉你这个患者他会咳嗽,可是什么样叫做咳嗽,咳嗽成什么样子,什么是轻,什么是重,还是需要自己上临床体会的。
很多事情也会有悄悄的变化,病所代表的征兆可能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很晚才被发现。这样算是能力的不足吧。
临了摸了摸患者的脉,也看了看舌头,结合之前的症状感觉是现在是痰湿蕴肺的感觉,很好奇如果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会怎么样。虽然大便比较顺畅,但是右寸略沉,关尺滑的很明显,(纯属无意义的思考)。舌中裂但是苔白腻,根部尤厚。单纯从这个角度来说病房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啦。
又想到T老师所说的判别疾病的轻中重是最重要的,和昨天推拿老师说,先掌握基本姿势再去找幅度再去找频率再锻炼耐力,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老大爷今年66岁,除开头发有点谢顶发白,看起来身体和精神都不错,问他问题也很乐意回答,配合极好,还总是说“实习医生呀多学一点。”
走之前问自己舌头中间有裂是为什么啊,我说可能是阴虚,老大爷说他天生就有哦,我回答说也有天生的(话果然不能说的死,太绝对就很不科学),然后老大也就笑呵呵的说,看来是学中医的。
哦对,学写首程的时候讨论中的有一句话是“患者中老年男性”。
陷入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