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遭遇暴力对待的人,特别容易成为暴力教育的支持者。人生初始经历的东西,会在生命中留下刻痕,形成一个人的判断模式,固化为他的一种思维底色。成年后,对人性的负面看法及简单粗暴的做法,便成为他一切思维和判断的出发点及归宿。因此,不要打骂孩子,这非常重要。
是否赞成打孩子,是块试金石,可以试出来家长自己对教育的认识程度,也可试出一些“教育专家”是真懂教育,还是只是半瓶子醋。
在儿童教育中,有一种极端错误的方式,就是家长或教育者用恶毒的言语评价做错事的儿童。这种评价不仅对纠正儿童的行为没有益处,反而使孩子更加胆怯懦弱,让情况变得更糟。正如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所说:“我能,是因为我相信。”所以,对于做错事的儿童,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以乐观的精神来激励他们。
自信且有勇气的儿童,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讲话也干脆利落,坚定而无所畏惧。而那些对自己的处境惴惴不安且内心自卑的儿童,在跟人说话时眼神闪躲,回答问题也是低声细语,显露出他们的自卑和怯懦。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想要追求卓越的冲动。人的本性无法容忍长期的低下和屈从、被蔑视和被侮辱,生活中充满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这总会使人产生渴望攀登更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否则我们无从判断孩子的能力与潜力。
如果我们恐吓他们,甚至夺走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们就只能毫无生机地、死气沉沉地生活下去;但如果我们鼓励他们,使他们获得勇气,那么他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充满生机与希望地去生活。——阿德勒阿德勒(1870 年2 月7 日—1937 年5 月28 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代表著作:《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