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以一个少年女孩的眼光和视角,看待1930年代到40年代的中国现状。虽然小朋友是一个已在中国多年的美国富商的小孩,妈妈又是当初颇有名气的记者,家里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有阿妈、厨子、司机、裁缝、家丁、保姆,等十来个佣人,家里房子是邬达克设计建造的小别墅,沙逊爵士会请她和她的哥哥去华懋饭店(现在的和平饭店)去开派对,梅兰芳会去她家教她京剧甩手袖。。。但小朋友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特别懂得规矩,也有朴素的热爱中国的情愫,于是对抗日战争那段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掠抢的强盗行径非常愤怒,而且记忆深刻,以至于后来回到美国很多年之后,看到那个太阳旗心中还会升腾起非常抵触的阴影。
书中对于平常人之间的真挚情谊的描写,令人非常感动。这对美国来华工作几十年,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的美国夫妇,对待家中佣人就如同对待亲人一样。佣人们对先生太太和两个小孩也是感情深厚。彼此之间的关怀照顾,令人感到非常温暖。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作者的父母举家搬回美国之后,还给自己家的宅子起了中国名字,叫做渤海,他们在上海的朋友回去美国后给自己的家起名叫庐山。
那种貌似随意的轻描淡写型叙述,特别有触及人心灵的力量。设想这段历史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印记,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后代也会有那种对中国的情结。读到作者的后代有人又回到了中国常驻,而且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时,心中莫名产生一种欣慰和由之而来的无限感慨。
记录历史,或是说记住历史,是为了文化的传承、继续,是为了人们不要去犯往日的愚蠢错误,是为了让我们都懂得抚今追昔,珍视和平生活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繁荣和幸福。同时,也是提醒我们,人类的心灵彼此是相通的。人跟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逾越年龄、种族、国籍、文化、家境等多种因素的。
弘扬人性的善良是这本书的强项之一。平民百姓普通人之间的诚挚美好感情,愈发衬托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身上呈现出的那些缺乏人性起码良知的罪恶。
很好的一本书,很容易读,很吸引人,也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