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爷爷的一本旧相册,翻开第一页,仿佛是坐上了回忆的慢旅列车,一张张熟悉却又陌生的照片让我清晰的记起那年爷爷坐在病床上用着沙哑的声音和我讲的一个个老照片故事。
第一张照片,1959年的一张全家福,黑白色调。照片的表面已经泛黄,可是记忆却一直定格在上面。那年是爷爷的十岁生日,家里并不算富裕,但是爷爷是家里的独子,那个时候还是有些重男轻女的封建落后思想,所以爷爷的父母哪怕囊中羞涩,也带着爷爷去镇上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爷爷说,那时候身边很少有人可以拍一张像样的照片,他很宝贝着这张照片,去上学的时候把它夹在课本里,拿出来给小伙伴炫耀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生怕把它弄脏弄坏。我依稀记得爷爷看着这张全家福的时候,爬满皱纹的脸上带了些许悲伤,“爷爷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自己的阿爹阿妈了,健忘的脑子都快忘记他们的模样啦……”当时年纪还小,不知道爷爷这句话什么意思,现在想来,爷爷原来是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又有几个人会真的忘记自己父母的模样呢,我想,在爷爷心里,他们的模样还是鲜明的,他只是很少在我们面前提起过罢了,在我们眼里,爷爷一直都是很少有悲伤情绪流露的。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第二张老照片,1969年爷爷二十岁,和奶奶结婚。那个年代的人普遍结婚比较早,奶奶十八岁就已经嫁给了爷爷。爷爷奶奶穿着男女样式的蓝色建设福,很严肃地看着镜头,并没有和现在的结婚照一样露出开心的笑。我问过爷爷,“你和奶奶结婚不开心吗?为什么都不笑呢?”爷爷摸摸我的脑袋,带着老人普遍标配慈祥的笑容对我说,“不是这样的,在当时对我们来说结婚是一件很严肃很紧张的时候,我们甚至对结婚带着敬畏,不敢有一丝丝的亵渎。所以拍出来的结婚照才是这个表情。”奶奶当年家里条件比较好,在旧社会的叫法是地主家的女儿,她和爷爷相识是在上学的时候,奶奶告诉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看上的爷爷,那段岁月恰好碰上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爷爷每天扶着她坐到自己的座位,奶奶每天的心情都很低落,爷爷会使劲逗她开心。那时候爷爷还羞涩地给奶奶递过情书,少女懵懂的意识里感觉这个人朴实善良,于是就傻乎乎地喜欢上爷爷了。在我处世未深的认知里,那个年代的爱情都是缥缈虚无的,大多都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门当户对。直到奶奶和我说了她和爷爷的故事,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认知一直存在缺陷。照片上的奶奶还扎着两个麻花辫,留着那时候流行的刘海,爷爷也还是一个精神帅气的小伙子,眉宇间透露着一股坚定。在奶奶没有月色的夜里,爷爷像只萤火虫用心点亮漫天的星。
第三张老照片,1974年爷爷抱着有线电话对着镜头露出标准的八颗牙笑容。爷爷说,那个时候他们吃饭部分是需要凭票证计划供应的,那个时间段是计划经济时期,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印发多种票证,把有限的物资和产品有计划地分配到单位和城镇居民手中。那时候的票证有化肥票,肉票,棉花票,米票……简直是一个无票不欢的年代。那年头的海报上面写满了控制生育,马路上都是成群结队骑着的自行车,几乎看不到机动车的影子。当时的信号灯是人工控制的,并没有现在的发达,爷爷当时去给人家搭建房子赚了些钱,给家里置备了第一部有线电话和一部胶卷相机,不过有趣的是,爷爷说那时候虽然自己家有了电话,但是很多亲戚朋友家都还没有用上,所幸权当个摆设的物什而已。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积攒着彩虹般的梦,承载着过去的故事。
第四张老照片,1986年,家里盖了两层的新房,爷爷和奶奶抱着一块新居大吉的镶框匾子对着镜头开心笑着。那个年代的新房称不上多么豪气,普普通通的水泥沙子红砖头,没有刷白墙面,也没有铺上木地板,可是对当时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进新房的时候,奶奶特地找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大师来看日子,红褂子红灯笼,爷爷讲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别提有多风光了呢!也许那时候的新房对爷爷来说,是对奶奶嫁给他的一种交代,是对孩子的交代,也是对他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家的一种交代。照片的角落里,摆放着两辆老式自行车,桌子上有着一台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那个时候的生活,虽然简单朴实,但却可以有着如此纯粹般的幸福。流云在天边,行囊在眼前,有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无边又无沿。
第五张老照片,1992年,爷爷和姑姑站在火车站售票处,对着镜头双手自然垂放站立着记录下这一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标准游客照”。那是爷爷第一次坐绿皮火车,要送姑姑到江西去读大学,除了爸爸和姑姑们上学的时候,爷爷是基本不怎么出远门的。“那时候看着窗外的风景,看着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好,中国啊,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再是那个饱受欺凌的从前了。”九十年代的时候“下馆子”和“红嘴唇”是当时人们对经济宽裕与化妆的理解,所以不论在哪个地方的饭馆吃饭,都会看见妇女对着镜子化妆。家里的电视也换成了彩色电视,流行的口头禅是“厨房的四大件菜刀,菜板,酸缸,盐葫芦凑齐娶老婆”。爷爷说,那一年他还和奶奶一起坐火车去了上海游玩,在当时建到一半的东方明珠下面合影留念,在上海1989年首家开业的肯德基里面吃了人生第一次体验的“洋人的食物”……照片是回忆的代名词,记录着人们不愿意遗忘的美好过往。
第六张老照片,1999年,我的父亲结婚时候的全家福。照片已经变成了彩色的色调。爸爸穿着笔直的西装,妈妈穿着白色的婚纱,手牵着手站在众人中间,爷爷奶奶穿着红色的中式风格的大褂和旗袍。镜头定格的瞬间,照片里的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很幸福。爸爸结婚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洗衣机和冰箱,家具一应俱全,买了第一辆小汽车,婚礼也是请的婚庆公司置办,生活总归是越变越好。爷爷说那一年刚好我出生,他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龙眼树,那棵树就一天天陪着我长大。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所有人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那时候的他们没有奢望,只要快乐,不要哀伤。
第七张老照片,2008年,爷爷和奶奶在天安门前的合影。那一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全国人民为之欢呼。奥运会的门票实在是一票难求,想着既然求不到门票,那就去北京感受一下氛围,所以爷爷就带着奶奶去北京玩了几天。那是爷爷和奶奶第一次坐飞机,我至今还记得爷爷的描述,“坐在飞机上看着蓝天白云的时候,想想以前只能坐火车的日子,咱们的祖国越来越厉害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滋润。”当时大街小巷都是五个福娃的图片,四处都是那五个圆环的各种雕像和模型,广告牌上面的标语都是“北京欢迎你”和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公交车和地铁站贴的海报都和北京奥运会有关……整个中国都笼罩在兴奋的喜悦当中。我愿用三分横笛的悠扬,三分木琴的清亮,四分古筝的曼妙,凑足十分的惬意来倾听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
第八张老照片,2010年,春节,爷爷最后一张全家福。那一年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年,爷爷让我陪着他看完每年一度的春晚,零点全家人放烟花炮竹的时候,爷爷和我说,“宝贝孙女,下次你放假回来的时候爷爷带你一起出去玩好不好?”可是啊,爷爷后来食言了,他乘着通往天堂的列车去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失去至亲,恍惚间很多年过去了,偶尔想起来爷爷的时候还是会落泪。爷爷,你在另外一个世界看到了吗,现在的祖国啊,高铁全面通行;5G准备要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作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出行服务,摩拜单车已经进入全球5个国家的超过150个城市;自动驾驶热今年在继续,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电动车的电池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爷爷,作为一位老党员,您要是看见今天的变化,一定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万分的。
后来我们不再有把照片积攒到相册的习惯,但是手机里的相册依旧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记录着这些年祖国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影响。合上相册,收拾好心情,爷爷,你看,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厉害了呢!我始终相信,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青山绿水景婆娑,盛世安康瑞气和”的祖国景象将会一直绵延不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