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合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百合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作者: 诗书优游的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23:42 被阅读0次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在这条南北大动脉上往来的商旅涌动出空前的活力,开封也因位处水陆要冲而成为舟车辐辏的繁华都会。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更是世界第一大都会,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其“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繁华璀璨不仅记录在史书中,也栩栩如生地再现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熠熠生辉的宋词中。本期跟大家分享北宋鼎盛期的太平宰相、富贵闲人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朗诵和诵的音频

小令《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赏析文本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上一期我为大家介绍了以古都洛阳为代表的华夏文明中心地区河南省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并通过刘希夷的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领略了洛阳花的美丽和飘零。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一枝花·不伏老》激愤地自夸“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这文人笔下最令人心向往之的四项美好事物中有三个都属于河南的古都。如果说上一期我们“赏的是洛阳花”,这一期我们就来品一品“东京酒”。

          说到“东京”,如果你不是日本动漫迷,或者不是对历史一向不关注,大约能循着《水浒传》梁山众好汉的故事想到北宋的“东京开封府”,进而大约能想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难得开放展出时令大家甘心排队苦等几个小时一窥天颜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或者你还会由此想到京剧舞台上那脸黑如锅底、心明如日月,如“明镜高悬”般打坐在开封府的“青天大老爷”包拯……没错,关汉卿所饮的正是大宋开封府出产的东京酒,那供应上好东京酒的歌楼酒肆你可以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得清清明明,虽然以清正廉明著称的包龙图包大人估计很少光顾。

        如今颇显落寞的河南二线城市开封,正是那在《清明上河图》和千百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中展现出大宋王朝惊人繁华的东京开封府。

        开封简称“汴”,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大梁、东京、汴京、汴梁等。它地处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省会郑州毗邻,东与商丘相连,南接许昌和周口,北隔黄河与新乡相望,现在是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不过开封最为大家熟悉的并不是现代化建设,而是它作为古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上四季分明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境内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的众多河流湖泊,使得开封适宜各类农作物种植,因此很早就成为农业文明发达的地区。

        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早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所以又号称“高阳氏”。后来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春秋时期卫国在南部边境上建了一座小城“仪邑”,这是开封城区位置上最早出现的名字,后来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更名启封。

        战国魏惠王六年,魏国迁都于开封,改其名为大梁,开启了现在的开封城作为都城的历史。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魏惠王还修建魏长城、联合诸侯,因而国力日盛,一度称霸于诸国,使大梁成为当时繁华的名都大邑之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夷门本来是指魏国大梁城的东门,后来就成了开封这座城市的别称。公元前225年,秦国战将王贲堵截黄河大堤,引黄河水入鸿沟淹没大梁城,致城毁人亡,成为一片泽国,也开启了开封屡屡面临被黄河淹没的没顶之灾的历史。

        西汉初,因为要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所以将启封县改名为开封县,这便是“开封”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后来开封境内又设浚仪县,它便成了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在开封一带设立梁州,开封因此得名梁州。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开封也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和天保十年,分别建了著名的建国寺和独居寺,建国寺也就是现在开封著名的景点大相国寺。佛教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文化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前期的基础。

古都开封

        真正使得开封繁华起来的,是让隋炀帝既功垂千古又留下万世骂名的京杭大运河。

        当我们今天乘坐高铁从杭州飞驰北上,六个小时即可到达北京时,是不大可能想到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大运河有着怎样非凡的意义。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分明告诉我们:“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确,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率众二十万,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下扬州,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就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说“隋亡为此河”还真不为过。但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赫赫功绩那可是比大禹治水也毫不逊色的。

        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在这条南北大动脉上往来的商旅涌动出空前的活力。因为隋炀帝开掘的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是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所以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这个名字也道出了汴京开封和大运河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当扬州因漕运而富甲江南时,汴州也因位处水陆要冲而成为舟车辐辏的繁华都会。唐朝灭亡后,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后梁定都开封十七年,时间虽短,但国家的租赋较轻,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同时也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从河洛地区的洛阳转向豫东平原的开封地区,对中国古代的都城转移及政治中心转移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经过这一系列漫长的铺垫,开封终于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璀璨的时期——北宋首都东京城。当时的开封可谓是世界第一大都会,城墙周长达25公里,由内城、外城与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常住人口最高峰时期达150多万,而同时期的巴格达、罗马、伦敦等世界著名城市,人口规模最多维持在4万~20万人之间。大宋东京城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的繁华。最能够体现宋朝东京这一繁华气象的莫过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

        在长达五米多的《清明上河图》上,画家张择端用近似写实的笔法为我们重现了东京城的热闹繁华。那一处处亭台楼阁、勾栏瓦肆,一座座漕运虹桥、城阙通衢,勾勒出一幅简直触手可及的盛世景象。透过《清明上河图》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除了没有电和wifi,与现代社会几无二致的城市,你甚至可以在上面看到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的外卖小哥。而宋都繁华的亲历者和知情人孟元老则在他的《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开封当年的繁盛:“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我们熟悉的宋词中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局部)

        比如,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青玉案》),隐隐可见“青楼画阁,秀户珠帘”;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分明可见“花光满路,何限春游”。李清照的“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和晏几道的“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这是“雪际花时”;辛弃疾的“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和李清照“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永遇乐·落日熔金》),这是“灯宵月夕”,还有“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还告诉我们青年男女们正趁着“花市灯如昼”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不过元夕虽然热闹,但不是东京开封府所独有。我在之前的分享中跟大家讲到过,唐都长安和明清的都城北京也有元宵节的灯会。但在平时,这些都市可是要实行宵禁的,而在东京开封府则大多时候不用。实际上夜生活是宋代的日常生活的一大突破,我们在宋词中便经常能读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样“箫鼓喧空,几家夜宴”的描写。把唐都长安和宋都开封相比,会发现前者是封闭型的坊市制,而后者是开放型的街市制,住宅区与商业区连成一片,商家纷纷沿街设店摆摊,商业繁荣昌盛,这一点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上,正是这浓重的商业气息使得开封城拥有长安、洛阳和北京都没有的世俗的、市井的、人间的烟火气。也是这现实的商业气氛使得宵禁根本无法实行,夜市变得合法,宋朝人有了丰富的夜生活。

        极盛于宋代、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斗艳的宋词,之所以能在古代文学的皇冠上熠熠闪光,也和北宋和开封城的商业繁盛息息相关。我们知道,所谓词,就是配合酒宴上演奏的乐曲所填写的歌词。当一个由贵族、官吏、商人、手工业者、人数庞大的禁军和家属组成的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开封城里林立的酒楼、瓦舍和夜市中消费的时候,自然就催生了歌舞宴乐填词唱曲这样的文化娱乐业的繁荣。而且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从主要为上流社会服务渐渐发展到形形色色的艺人走上街头娱乐大众。针对新的受众群体,艺人们不但对节目进行改造和创新,还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演出空间——瓦舍勾栏。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的词最能体现这种商业市井气息。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官场失意,自称“奉旨填词”的柳永一生流连忘返于歌楼妓馆,为那些秦楼楚馆的歌女们写下了不少名作,比如他抒写离情别绪、羁旅行役的代表作“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充满了市井气息、以明白浅显的语言写歌妓们闺房生活的“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难怪只要讲到宋词,都会说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当然,同样是写与歌妓宴饮游乐的场景,词人的风格也并不都如柳永一般俚俗。比如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平声)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据说这首词就是因为他目睹了宋徽宗和开封名妓李师师的戏谑而创作。

清明上河园

        政治的相对清明、商业的兴盛繁华、经济和文化的发达,使得开封城在词人裴湘笔下呈现出和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宋朝的孱弱气质大不相同的大国盛世气象:“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千古含情。”实际上,仁宗朝的北宋和它的东京开封府确实呈现出“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盛世气象。而且,作为以重文轻武著称的王朝,大宋的文人士大夫们生活要比其他朝代优渥蕴藉得多,所以在宋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不是闺情便是闲情。在苏轼、辛弃疾等少数豪放派词人的部分作品之外,风花雪月、离愁别绪和艳遇雅集往往被视为当行本色。而说到闲情和闲愁的抒发,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宰相词人”晏殊的词无疑是最典雅蕴藉的。

        晏殊是北宋太平盛世仁宗朝著名的“太平宰相”、“富贵闲人”。他“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是典型的少年成名的神童。但不同于大多或英年早逝或泯然众人的神童们,晏殊自十四岁入仕以后其本上一路顺风顺水,中年官拜宰相,虽偶有贬黜,但他都坦然面对,而且回朝后都很快再居高位。而且因为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加上“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也就是说晏殊不仅才华富丽、好学不倦,擅长写文章、填词,而且待人以诚、称人之善,喜爱栽培、荐引贤才,北宋名臣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欧阳修等都是他举荐的。故而晏殊在政坛和文坛皆为众人仰望的领袖耆老,直到晚年一直富贵安宁。在晏殊担任主考时高中进士的欧阳修给晏殊写的《晏元献公挽辞三首其三》曰:“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一时闻望朝廷重,馀事文章海外传。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解官制服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泉。”晏殊确实可以说是古今文坛第一得意之人。

晏  殊

        晏殊这样令人艳羡的人生不仅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对文人最友好的太平盛世,而且幸运地拥有别人难及的天赋才华,也因为他不仅有才,而且有德。《宋史·晏殊传》记载,“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在决定一生命运的殿试中,晏殊幸运地遇到自己练习过的题目,他没有窃喜地偷偷拿高分,而是诚实地向皇帝奏明,申请换题,这份坦荡和心胸和他的才华一样为众人所远远不及。

        少年成名之后,晏殊不但没有少年轻狂,反而一头扎进书堆继续勤奋学习。他为人持重:“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因而很快受到皇帝的重用。晏殊从不开口乱发议论,但不管多么棘手的公务,他一出手就能解决问题。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稳定当了时的政局。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不但政治上干得很漂亮,词写得更是漂亮。作为“富贵优游五十年”的太平宰相,晏殊一生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但他自己吟咏富贵从从不夸耀金玉锦绣,而只是说气象。比如“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其风流蕴藉和闲适自得可见一斑。当然他也会写低调奢华的人生感慨,比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写闺情或闲情更是极其到位,比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以及“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他的代表作便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浣溪沙原来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这个“沙”,有时也会写成“纺纱”的“纱”。唐声诗中也有“浣溪沙”和“浣纱女”的调名。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这告诉我们 “浣纱溪”的本意即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在音乐形式上,词牌“浣溪沙”这一固定写作格式的确立,使得歌辞与音乐曲调有机结合起来。这个词牌是小令,其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多对偶,曲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先来看词的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几句词明白如话,几乎不需要解释和翻译。一曲即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就是刚填好的词。“去年天气旧亭台”中“亭台”也作“池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填一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这三句中有两句都是化用:“一曲新词酒一杯”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的诗意;“去年天气旧亭台”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的“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短短三句中有两句都是化用而来的,但为什么却比原句有名而成为千古名作呢?

        我们来看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眼前景。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开始面对眼前景时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读这一句,读者会觉得词人要描写的是一场欢宴。但词人边听边饮,就自然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含蕴着一种和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似的对韶光流逝的感慨,只是刘希夷的感慨因为红颜少女和白头老翁的强烈对比而蕴含无尽的悲伤,而晏殊的感慨则蕴藉淡然,只在若有若无之间隐隐透出些微微的襟怀冲澹的伤感。于是词人油然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也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和赏心乐事的流连,对美好时光已然和就要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的体验,而且包含着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细体味“几时回”三字,作者由岁月流逝中不但吐露出难以抑藏的感怀和些许惆怅,亦不乏淡淡隐含的去年人在、今年人杳的寄寓之情和离索之感。

去年天气旧亭台

        再来看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现在都是常用的成语,不过大家可能不曾留意“似曾相识”就是出自晏殊的这句词。小园香径的“香”,或指小园里的小径花草芳香,或指春残花落、撒满小径。词人看到落花心生惜悼却无可奈何,落花中看到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相识,于是词人感叹时光易逝,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妙在对仗工整、天然奇偶,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并且在传神的唱叹中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同样值得玩味的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花落去”,而且这句又和上片的“夕阳西下”内在相承;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落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所以说“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又回应了上片的“几时回”。“花落去”、“燕归来”都是眼前景,具体可感,“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却是抽象的思绪,两句都出之以虚实相间的笔法。出句描写诗人对花落去的眷恋,对句借燕子归来抒写岁月流转,可见人事兴衰,无往不复。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只不过这种重现只是“似曾相识”,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地回来。渗透在这两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感触。在落英缤纷的小园里,在依稀似去年的小径上,词人孤身只影,踯躅徘徊,默默地感怀人事、体味人生。这徘徊的身影,也自然而然地把后人带进一个遐思浮想的空间。此词之精妙之处,即在于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蕴藉含蓄。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本人也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因此又把它用在了《示张寺丞王校勘》这首诗中:“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点评这两句说:“‘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张宗橚的《词林纪事》中也说:“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我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还是放在这首《浣溪沙》词中更好。词所表达的感情比诗更细腻精微,正与这两句的意蕴完美契合。

        关于这两句浑然天成的巧对还有一则趣闻轶事。据宋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有一次来到维扬下榻于大明寺,让侍从给他念题在寺中墙壁上的诗,但让他不要报出作者的姓名、官职、籍贯,很少有诗能让晏殊从头听到尾的。但有一首诗却打动了晏殊,侍从报上姓名,原来是江都尉王琪的。晏殊就请他来共餐,饭后又同至池边散步。晏殊说起自己每逢做了一句好诗,就把它写在墙壁上以便对出下句,有的甚至过了一年还对不出,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句诗,至今没对出下句呢。王琪听了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为赏识,于是举荐他任馆职,大力提携。不过传说是否可信就不得而知了。

        后人评价晏殊的词风雍容典雅,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这首《浣溪沙》正是这一风格的完美体现。它所揭示的哲理千百年来不断引发读者的共鸣: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变得虚无。

        我这一期给大家分享的城市开封也是这样,“从前有多辉煌,今天就有多没落”,这不仅是开封的特点,也是整个河南省的特点。但就像开封这个名字,开,是富丽祥和的开幕,封,是锦绣盛世的封藏。大运河成就了开封的盛世繁华,但“无可奈何花落去”,随着大运河的废弃,开封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谁又能断言拥有五座帝王城作为根基的开封没有迈向新生的巨大潜力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开封“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未来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参考反馈题目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参考反馈题目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参考反馈题目:

1.你对开封有哪些了解?

2.你去故宫看过《清明上河图》吗?你去过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吗?如果有,请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3.你听过包公的故事吗?你看过《水浒传》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个包公在开封府断案的故事,或者讲一个《水浒传》里发生在开封的故事吧。

4.你了解大运河吗?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5.你最喜欢的宋词有哪些?你觉得唐诗和宋词有何不同?

6.你喜欢晏殊的词吗?给大家分享一首他的作品吧。

7.晏殊的这首《浣溪沙》化用了前人的句子,“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甚至还有可能不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为什么这首词却能成为他的代表作?

8.你还知道别的化用甚至“盗用”前人的句子而成就一首名作的例子吗?


参考资料

(宋)欧阳修撰《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至和二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元)脱脱和阿鲁图主持修撰 《宋史》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易中天中华史之大宋革新》

从世界第一大城市到中国最没存在感的古都,开封何去何从?

酒楼、夜市和瓦舍,妓女艺人和说书,宋朝人会玩!

晏殊的持重

人生赢家晏殊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35.【北宋】晏殊《浣溪沙》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合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z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