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路上我听了一段"精英日课",学习到"决定论"和"目的论"两个关键词。这是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观念的本质区别。
好比说一个人从小受到虐待,大了以后以伤害人为乐,最终杀人锒铛入狱。弗洛伊德认为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是童年毁了他的一生啊。
细想想,那就是我们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从小我们经历的,决定了后来我们的性格,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而这一切都是童年毁掉的,我们最大的悬念就都在自己母亲身上。弗洛伊德这种观念叫做"决定论"。
阿德勒不认可这种观点,他认为是这个人为了某种目的,选择了这种扭曲的性格。而不幸的童年只是他的借口。阿德勒的这种观念就是"目的论"。
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我都没有特别系统的学习过,不敢胡乱发表态度。不过单单从这个童年不幸的罪犯的人生故事来看,"决定论"给我们更多理解,更能够追根溯源。"目的论"更加积极,如果我们愿意,是可以改变的。
有时候,我自己会觉得,我自己一些方面没办法改善,因为之前童年比较大的心灵创伤,所以很难愈合,以至于影响到今天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心理暗示,想改变的时候,真的觉得格外的困难。真的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感觉,深深的无力感。
今天阿德勒"目的论"突然给我很大的希望,很多过往,只是经历而已,最核心的是自己怎么看待,怎么理解。不同的认知,肯定带来不同的行动,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以后,多多使用"目的论"的观念调整自己。让自己放下更多包袱,更轻松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迎接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