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简书上游荡,读了玖言、洛娃和红柳的文章,在文后用心留言,那一篇篇大作,或小说,或心流禅语,激荡着我的心房;顺着玖言文后留言的简友“几朵”,又打开她的文章,哎呦,也是一篇篇杰作,那短篇小说,不管是从小说叙写的完整性还是文字的优美简洁程度都使人赞叹不已。我没有关注她,也没有点赞留评。什么心理?是瞬间的挫败感、自叹差距太大,被她惊吓住了。自信心哪里去了?说好不比不比,怎么又比?说好先坚持下来日更,先完成再完美,怎么又有了心事?
不自觉升起的念头,让它存在一会儿,也无妨,感知这种挫败感,安静地坐在打坐垫子上,闭上眼睛,直面这种挫败感,和它在一起,自己和自己开始对话。
不是很清楚所有事情都有因果嘛,她们读了多少书?且喜欢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既成习惯又沉浸其中;她们记了多少笔记?烂了多少支笔头?她们的业余时间都在干啥?用在钻、研、探、究、悟上不知多少晨昏,不一样的付出,必有不一样的结果。
道理都懂,可当看到他人取得的成绩还是羡慕不已、自叹弗如,又做不到她们那样的付出。唉唉唉,罢了罢了罢了,先羡慕着,仰视着,吸收着,能模仿先模仿着。就像玖言说的,喜欢写作大咖“老周”,模仿老周;俺喜欢你和红柳的小说,等俺有空了,俺也要模仿你们。
按照目前的心理认知,在简书日更的最高境界,每年得有几部短篇小说或一两篇中篇吧?所有的练笔就有了一个显性的升级结果。当然,当初进入简书练笔的初衷是为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录日常所想所做所感所悟”,但走着走着,走进了一片大花园,看到了满园的风景和自在的灵魂,见贤思齐的意识,不自觉地想和她们融为一体,成为和他们并肩齐驱的一分子。
先是敢想,哪怕是妄想;敢靠近,哪怕靠不近,也能更近点;哪怕写不成被伯乐推荐的小说,可以写成自嗨式的练笔小说。既称小说,一定是把自己练笔的初衷、世界观价值观完整地融合在故事里,构思、编排,融入自己的经历和观世界的智慧以及方法论,那是更高级、更见实力的显现。
从打坐垫上坐起,来到阳台,看到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哦,下雨了。近日雨水多起来,先生想去公园散步的计划泡汤,他笑呵呵地说:“去不成公园散步,就在家转悠转悠,待会儿再写写毛笔字。”好心态是他的特点,我常常被他感染,今天亦是。
谁也有谁的谁,像标杆一样的存在,这是好事,椰岛晓露的爱学、感性,红柳、玖言和洛娃的能写、会写和理性,正是这些标杆一样的人走在俺的前面,使俺偶尔有点儿挫败感,也是激发俺斗志,治疗俺懒散的良药。
挫败感肯定是不良情绪,正如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事与愿违的结果困扰,接受它,看着它,温和地对待它,轻了,淡了,没了,接下来开始自己新的计划和目标,向前继续进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