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晋 (十五)恒温北伐关中

东晋 (十五)恒温北伐关中

作者: 南邻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8-26 14:09 被阅读0次

永和十年 354年

二月,乙丑,桓溫統步騎四萬發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兵自淅川趣武關,命司馬勳出子午道以伐秦。

三月,桓溫將攻上洛,獲秦荊州刺史郭敬;進擊青泥,破之。司馬勳掠秦西鄙,涼秦州刺史王擢攻陳倉以應溫。秦主健遣太子萇、丞相雄、淮南王生、平昌王菁、北平王碩帥眾五萬軍於嶢柳以拒溫。夏,四月,已亥,溫與秦兵戰於藍田。秦淮南王生單騎突陳,出入以十數,殺傷晉將士甚眾。溫督眾力戰,秦兵大敗;將軍桓沖又敗秦丞相雄於白鹿原。沖,溫之弟也。溫轉戰而前,壬寅,進至灞上。秦太子萇等退屯城南,秦主健與老弱六千固守長安小城,悉發精兵三萬,遣大司馬雷弱兒等與萇合兵以拒溫。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

秦丞相雄帥騎七千襲司馬勳於子午谷,破之,勳退屯女媧堡。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千餘人執陳留內史劉仕,降於姚襄。建康震駭,以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屯中堂,豫州刺史謝尚自歷陽還衛京師,固江備守。

王擢拔陳倉,殺秦扶風內史毛難。

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猛悠然自得,隱居華陰。聞桓溫入關,披褐詣之,捫虱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溫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溫嘿然無以應,徐曰:「江東無卿比也!」乃署猛軍謀祭酒。

溫與秦丞相雄等戰於白鹿原,溫兵不利,死者萬餘人。初,溫指秦麥以為糧,既而秦人悉芟麥,清野以待之,溫軍乏食。

六月,丁丑,徙關中三千餘戶而歸。以王猛為高官督護,欲與俱還,猛辭不就。

呼延毒帥眾一萬從溫還。秦太子萇等隨溫擊之,比至潼關,溫軍屢敗,失亡以萬數。

溫之屯灞上也,順陽太守薛珍勸溫徑進逼長安,溫弗從。珍以偏師獨濟,頗有所獲。及溫退,乃還,顯言於眾,自矜其勇而咎溫之持重;溫殺之。

秦丞相雄擊司馬勳、王擢於陳倉,勳奔漢中,擢奔略陽。

九月,桓溫還自伐秦,帝遣侍中、黃門勞溫於襄陽。

十月,桓溫之入關也,王擢遣使告涼王祚,言溫善用兵,其志難測。祚懼,且畏擢之叛己,遣人刺之。事洩,祚益懼,大發兵,聲言東伐,實欲西保敦煌,會溫還而止。既而遣秦州刺史牛霸等帥兵三千擊擢,破之。十一月,擢帥眾降秦,秦以擢為尚書,以上將軍啖鐵為秦州刺史。

——《通鉴 晋纪二十一 孝宗穆帝中之上》

相关文章

  • 东晋 (十五)恒温北伐关中

    永和十年 354年 二月,乙丑,桓溫統步騎四萬發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步兵自淅川趣武關,命司馬勳出子午道...

  • 大话东晋时期的北伐

    东晋王朝,自公元 317 年司马睿建国至公元 420 年刘裕代晋,期间先后有祖逖北伐、瘐亮兄弟及殷浩的北伐、恒温三...

  • 东晋 (四)祖逖北伐

    慜帝建兴元年 313年七月,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

  • 为何宋武帝​刘裕​北伐会失败?因为他只想做皇帝,没想着一统天下(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

  • 东晋(二十)恒温之亡

    宁康元年 373年 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二月,大司馬溫來朝。辛巳,詔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迎於新亭。...

  • 东晋(十六)恒温入洛

    永和十一年 355年 春,正月,故仇池公楊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殺楊初;初子國誅式王及宋奴,自立為仇池公。桓溫表...

  • 东晋 (十八)恒温加殊礼

    哀帝兴宁三年 365年 二月,司徒昱聞陳祐棄洛陽,會大司馬溫於洌洲,共議征討。丙申,帝崩於西堂,事遂寢。 帝無嗣,...

  • 东晋 (十三)褚裒北伐

    永和五年 349年 四月,桓溫遣督護滕畯帥交、廣之兵擊林邑王文于盧容,爲文所敗,退屯九真。 己巳,石虎卒。 六月,...

  • 东晋 (十四)殷浩北伐

    永和六年 350年 正月,朝廷聞中原大亂,復謀進取。己丑,以揚州刺史殷浩爲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

  • 东晋 (十二)恒温灭成汉

    康帝 建元元年 343年 二月,庾翼為人慷慨,喜功名,不尚浮華。琅邪內史桓溫,彝之子也,尚南康公主,豪爽有風概。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晋 (十五)恒温北伐关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bt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