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宁德文史
宁德不为人知的张如翰

宁德不为人知的张如翰

作者: 宁德城市资讯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22:36 被阅读0次

张如翰(1849~1923年),字少鹰,号慕鲈,甘棠大留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十八日。幼年就读于南安村拱鳌斋书院,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同治八年(1869年),荐取为县学附生。清光绪二年(1876)科举人,历任罗源、连江、晋江等县教谕和福宁府丞,热心地方教育事业,筹款设义仓、创办仰山书院。

其开创的福宁中学堂(民国后更名“福宁中学”),打下了闽东的中学教育基础。张如翰墓,位于福安市甘棠镇大留村。光绪二年(1876年)考中举人。清光绪六年,赴部拣选,授候补知县,奈因政局变幻,终未实授。后历任连江、罗源县教谕和晋江、漳平县训导。

绪九年,赴京应进士试不第。返乡后继续经营仰山书院,并任《福安县志》分校。光绪十五年,书院建成,如翰即开馆设帐,延师课徒,亲自执教,对请业问难者应接不倦。光绪十九年,出任学篆,始将书院交与刘联康管理。光绪二十一年,再次赴京参加进士会试。时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台湾并赔款白银二亿两,举国哗然,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子集议于松筠庵,上 书光绪帝,力主“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 书”。

如翰目击满清政权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盗行径,义愤填膺,也参与其事。后来都察院以所谓“和约已签字,无法挽回”为由,上 书被拒绝呈递。其时清政权腐败,国势日下,如翰忧国之心与日俱增,秉怀书生报国之志,欲为地方除弊兴利,因目睹粮政紊乱,胥吏非法加征。故据理上 书痛陈其弊,一时声名大噪,为乡人所尊崇。

光绪二十八年,如翰北上入京,值清廷变法,广开言路,如翰上 书都察院,主张废科举,开辟农学堂,广陈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应以农为立国之本,若此,必先培育农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可使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始臻富强之道。惜康梁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戮,慈禧太后再度临朝听政,疏留都察院未呈,后该疏被列入《经世文编》。如翰,目睹朝政日非,愤而返乡,继续致力于教育与著述。建议将本邑公产,悠远塘田租拨充教育经费。参与筹办福宁府中学。

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出任福宁府丞,其间曾被兼聘为福宁中学校长。至民国4年(1915年)又出任仰山初等小学校长。长期从事教育,艰难力任,扶掖后秀,卓有业绩。民国5年,大总统黎元洪特予褒奖,亲题“乐育功深”匾额赠之。同年,内务部授他银质奖章。民国12年八月十五日,如翰在家中逝世。葬于大留庵下亭山麓。闽县解元陈海梅为其撰《墓志铭》。

▍内容来源:福安人物等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相关文章

  • 宁德不为人知的张如翰

    张如翰(1849~1923年),字少鹰,号慕鲈,甘棠大留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十八日。幼年就读...

  • 白马翰如

  • 郑爽💕也许还有青春

    想说说郑爽这个小女孩。 我曾经觉得她就是我。 听说她为了只接和张翰的戏,听说她为了张翰整容了,听说张翰和她分手了。...

  • 西晋张翰思乡“菰菜莼羹鲈鱼脍”,没想到莼菜竟然成了濒危植物

    西晋张翰思乡“菰菜莼羹鲈鱼脍”,没想到莼菜竟然成了濒危植物 花木君 《晋书·张翰传》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为人纵任不...

  • 张翰帖

    《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纸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现藏于北京...

  • 写给张翰

    【写给张翰】 爱你不是两三天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凉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是我日复一日的梦想。...

  • 你知道张翰吗——致志玲7

    志玲: 你知道张翰吗? 最近我在追电视剧《烽烟尽处》。爱国青年张松龄由张翰扮演。张翰由奶油小生成功转型,成为一个文...

  • 郑爽,你能不能再爽一次

    听说郑爽见到张翰的第一眼就爱上他了。她认为,张翰符合她关于男人帅气的标准。 可面对张翰的帅气,郑爽却有一种莫名的自...

  • 偶像

    看了演员的诞生,我有点厌倦郑爽了,从和张翰分手,她就收获了很多同情分。张翰和古力娜扎在一起,观众同情她,都骂张翰是...

  • 华名人推荐-霸道总裁的西装魅力

    《温暖的弦》——张翰霸道总裁的西装魅力 根据安宁同名小说改编的都市剧《温暖的弦》正在热播,张翰、张钧甯、张嘉倪、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德不为人知的张如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g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