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纪录片推介
【纪录片】《真相访谈》第十期:种姓制度

【纪录片】《真相访谈》第十期:种姓制度

作者: 轻语的小耳朵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6:20 被阅读1次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的个神啊》,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米叔一次次用电影揭示着当下印度的国情,而今天,我们共同来看看由米叔带来的印度纪录片《真相访谈》,共同踏上这段旅程,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学习、去分享,一起去揭开这些难题的谜底。


    01  沉重的一期

    印度自1947年取得独立,一道新的曙光升起,但平等与自由,并没有随之而来。身为印度公民,印度法律提倡人人平等,大家却不信奉宪法,反而拥簇着吠陀经。

    所以,从你开始接受教育起,你就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指责辱骂,受到他人的冷眼旁观;所以,你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只能成为最低贱的人,只能干最污秽的活;所以,无论身处什么职位,因为你的贱民身份,你注定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你被认定只能干下贱的活,你甚至不能进神庙祭拜;所以,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注定失去尊严,终身受辱,直至死亡。你将如何选择面对这一切的一切,而这所有的不公,都来自种姓制度。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种姓制度的划分,《摩奴 法典》(相传为“人类的始祖”摩奴所编,实际上是婆罗门教的祭祀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编成的)如是说:约公元前一百年,神明从他的嘴里,创造了婆罗门(祭祀贵族),他的胳膊创造了刹帝利(统治者),他的大腿创造了吠舍(平民),他的脚创造了首陀罗(奴隶)。而除去这四个种姓,还有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而本期的第一个故事,就由达特利人展开。

    摩奴 法典

    第一位女性,是一名教授,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她出生于落后的农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幸运的是,她有一位伟大的父亲,送她去接受教育。但在求学的路上,充斥的,都是这样的声音——“你是贱民,不能喝他们的水,你会污染水”“你们这种人接受了教育,学习了梵语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给我们家打扫厕所”“与其与你这样的贱民一起生活,还不如自己离开”“贱民怎么可以打人”……种姓制度使她无水可喝,种姓制度使她穿着代表贱民的蓝色校服,种姓制度使她跟她目前租房时,必须打扫房东的其他屋子,使她面临了种种不公,种姓制度使她失去了很多,也使她心灵愈发强大和坚韧。正如她所说:“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哪里都一样,充满了歧视,我们一刻也不能相信自己是人”

    没有一刻相信自己是人

    本想靠着读书改变人生,现实却给了其一个响亮的巴掌。故事中还有一位男性也有着跟她一样的遭遇,“上着专门为他们这类人开设的学校”和“面对不公和欺凌”,使得他不得不放弃学业,但幸而,他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和梦想,事关他们这个种群的尊严,他不允许这个样子。于是,他踏上了其他征程——消除人工清粪的现象,虽然他们的推动下,1993年,印度政府出台了一部法律——《禁止雇用人工清粪和建设简陋厕所法》,但手工清粪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正如他所说:“我们还要多少年去恢复芸芸众生的尊严?”“贱民不是一个种姓,而是一种职业”“他们说我们污秽,我们在污秽中生活,是谁制造了污秽”“他们制造了污秽而由我来清理”“清理污秽的人竟被称作污秽,而制造污秽的人却是干净的”“我们不需要同情和可怜,我想要你对这种体制感到愤怒,有了愤怒,那就会有改变”。

    贱民成为一个种姓,而不是一种职业

    有人敢于反抗。一位父亲与整个村子做对,在婚礼上,让新郎骑着象征着高等种姓才能骑的母马来迎娶自己的女儿。在婚礼前,家人活在恐惧之中,毕竟以前有人因此被打破头颅。父亲因此求助警察,在警察的帮助下,这场婚礼才得以顺利举行。这位父亲和警察敢于反抗的精神,愿意与时俱进,抛弃旧时糟粕,挣破旧观念的牢笼。这件事不仅是骑上母马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更像是象征着贱民阶层重获了自由和平等。

    种姓制度从何时开始摧毁人的意志,这种摧毁初现于孩童时代,被父母们代代相传。从他们第一次离开家时,精神与意志的摧毁就开了,他们发现贱民阶层不能在学校吃饭,因为其他的小孩会被他们污染,他们不能跟其他小孩坐在一起,因为他们一旦坐下,别的小孩就会离开,羞耻感开始慢慢产生。在作为孩子的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不能触碰的人时,他们已经被别人隔离开来。

    生,与世隔离,死,也与世隔离

    02  马斯洛层次理论/标签化理论/同化

    在看到种姓制度的划分图时,一下子就想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达利特人连在图上都不能被显现出来,不正对照了他们其实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未能达到。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被尊重,渴望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但实际上呢?他们被限制进屋和喝水,被认定为不能触碰的人,被禁止穿着拖鞋在高等种姓的区域里走路,不被允许在查卡拉车站坐车,被他人扔石头和玻璃,只能在下游而不能在溪流上方游洗,他们注定只能干着最低贱的活。

    对比图

    种姓制度将人标签化,何谓“标签化”,指的是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入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印度,身份的象征,第一便是种姓,种姓便是第一,无论你身处什么岗位,只要你是低等种姓,便注定难以获得他人尊重,正如访谈中法官所说:“人的标签化,把真实的自己弄丢和迷失了”。

    小孩都是天真而烂漫的。如果我们把一些三四岁的小孩放在一个房间,他们很快就能成为朋友,他们会开始一起玩耍,他们每个人都没有歧视对方,没有被宗教信仰一没有被种姓制度同化,但是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时代起就教导他们歧视和区别,那么他们便会渐渐觉得自己是高贵的,他人是低贱的,至此,同化完成。如果很侥幸,没有被同化,会怎么样呢?“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吃饭,不能洗澡”“没有高等种姓的人愿意来家中吃饭和做客”


    03  希望与曙光

    教导歧视和区别,是在用力催损这个国家的根基,我们播撒歧视的种子,自然而然地要去收获它们,我们有太多要去实现,我们必须肩负起国家的前途,而且我们有很多需要去贡献。铺下平等友爱的道路,让我们的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从偏见的束缚中解脱。

    拒绝歧视和不公

    民众认为种姓制度和贱民阶层已经结束。但从事这一调查的人员却说,事实上,城市和乡村仍然存在种姓制度,城市情况比农村略好。面对社会问题时,一味的否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承认问题的存在,从而引发思考和讨论,才能寻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教派隔离、种姓和贱民问题看似复杂,其实解决却很简单——跨种姓婚姻。印度包办婚姻的宣传,使其成为一个遵循传统的种族,如果放低种姓,允许跨种姓婚姻,面对血统比较时,就不会吹嘘。


    04  絮絮叨叨

    这一期真的太沉重了,不只是叔落泪了很多次,我看到很多情节,也忍不住想哭,他们是拥有多么强大和坚韧的内心,才能挺过那些不公。没有想到在如此开化的世纪,有些地方还拿着糟粕当精华,更恐惧的是,没有人认为那是不对的,在别人遭受欺凌时,很多人大多都是看客,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那颈项都伸得很长的鸭子,在大家的认知中,贱民阶层受到不公,那是传统,那就是合理的。

    相比于印度那些不幸的人,我是如何的幸运,享受着自由和平等,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会有人从一出生就告诉我:你是低贱的,你只能干最低贱的活,你的一生都必须接受和忍耐欺凌和辱骂。反而,我接收到的讯息是:你要好好读书,你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你要有自己的梦想,你要一步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真相访谈》中讨论印度民生话题,不责难任何人,不中伤任何人,不制约任何人。我们所处这样的一个大环境,正如蝴蝶效应一般,伤害我们的人近在咫尺,或许我们都有责任。无心激化矛盾,只为能改变这个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录片】《真相访谈》第十期:种姓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h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