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文章!
昨天熬夜看了最新一期《十三邀》,许知远采访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传奇人生一次又一次被叙说了太多遍,他自学成才,他神奇的创造,他的战斗人格,他不断将自己逼入绝境和极限,他失去了五个脏器还在拼命工作,这些故事被大到专题片小到鸡汤文讲了一千零一遍,他身上的特点也被挖掘得一点油水都没有了。就像人们评价马尔克斯一样,在他还活着时,他就已经成为了经典。
于是乎,战斗、战斗、不停战斗,也成了回答许知远许多提问的核心。不过说实话,这个答案虽然没有跳出预想,听来还是令我十分感动。在一两个瞬间,甚至不是感动,而是惊愕与沮丧,乃至带有一些宿命感。
安藤忠雄强调战斗的精神,强调专注力,连吃饭都懒得花心思,几十年如一日地疯狂工作,这个曾经的拳击手走下擂台,将追求极限的精神永远带在身上。在回答许知远时,他提到了更多人,那些让他受启发的对象,一直惊呼对方“居然能做到这样专注”“竟然能这样持续不断地去工作”。那些人的面孔在我脑海中并不存在,但我在想,连他这样的人都这样讲,那得专注到啥程度?
而为什么,他们都拼命成这样了,还在不断追求这个层面的极限?
在我个人所能理解的专注程度上,我已经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种状态。如何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上紧发条,不留喘息,不停地逼着自己前进?
我向来厌恶历史精英论,更厌恶神话个体的力量。但在安藤忠雄的回答里,你又不得不感叹这种差距。这并非平庸、平凡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种平庸之人和伟大之人精神特质上的差距。我甚至怀疑这种差距不是后天养成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天爷随机选了一些人,把这种气质丢给了他们。这种气质不是一个人可以用不断自我勤勉来抵达的,在他出生之时,这种东西就深深镌刻在他的灵魂里,改都改不掉。
这种差距令大多数人足够颓丧的原因在于,我们口中的“不惧困难”和他们的口中“不惧困难”,就好比一个人经常被长辈夸说长得漂亮和一个人真正长得绝艳倾城一样,前者只是社会性语境的泛泛而谈,一个不经意的评断,而后者,是本质,是无法磨灭的用任何标准去衡量都存在的坚硬事实。
安藤忠雄总是说自己没有天赋,没有读过大学,所以只能这样拼命前进。可事实上,这是一种超越了大多数人的天赋,一种深埋于基因的执念。这种基于兴趣、热爱而散发出来的从不知疲倦的追逐乃至宗教式狂热,甚至不是你我能学习的。很多人不看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纯粹是他们生理学器质完全不适应早起。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也根本不必跨越这种差距,也不知从何去跨越它。因为这种被老天爷点中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无论你怎么怅然、懊恼,时间都已经成为过去,此时此刻你能做的,只有向前看。而要心无旁骛地往前走,必须要抱着“我并不后悔”的意志才行。我们许多人,甚至绝大多数的人,要能理性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能够发自内心地认为“并不后悔”的人恐怕更少。
因为敢于说出这番话,证明你对未来还有无限憧憬和自信。
而这句话,是由八十多岁的安藤忠雄说出来的。
不纠结关于过去的假设,清晰而果断地把当下作为出发的原点,不管是多大年纪、人生还有多少可能,都卯足了力气,从此刻出发,义无反顾往前走,这是这期无聊访谈给我最大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