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说阮籍,说他是“使气以命诗”。使气,即不拘成法、独出心裁地抒发自己的意志和气概。阮籍使气过平生,虽命运无比坎坷,却在酒中超越自我,活出了无限洒脱。
阮籍到底有多爱喝酒呢?他曾经得知步兵营里的厨师酿酒技术很高,酿出的酒也很好喝,于是他就放弃他当时比步兵校尉官职更高的官,上书请求去当步兵校尉。其实阮籍之所以这么爱喝酒,也是被那个糟糕的时代所迫,因为当时正是晋国代替魏国的时期,是中国最乱的两个朝代。像阮籍这样的名士也只能在酒中找到自己,酒也可以是他们保身的“法宝”。
有一次,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每天拼命的喝酒,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让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的说:“唉,算了这个酒鬼由他去吧!”也许正如南宋叶梦得所言:“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就是说喝酒的人未必真的在喝酒,喝醉的人也未必真的喝醉了。
阮籍他不仅爱喝酒,他还会长啸,就是吹口哨。有一次晋文王请大家吃饭,宾客们都是严肃以待、不敢多言,只有阮籍两脚张开,两膝微曲的坐着,像箕一样,一边还吹着口哨,放荡不羁。他用他的行动表明着自己不合作的想法。
还有一次,苏门山中来了一位真人,樵夫们都在传说此事。阮籍听说后也前往探望,阮籍和他说了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真人没有理他,他又说了儒家的学说、道家的养生导气之术,看他有何反应,但真人还是神情未变。阮籍没话说了,便吹起了口哨,但吹着吹着那真人却笑了,并开口问道:“你能再吹一遍吗?”阮籍一时精神大振,对着真人用尽自己所学,声音绕梁,真人这次倒没什么反应,阮籍性味索然,便转身离去,走到半山腰后听到山顶上传来隆隆的哨声,回头一看,果真是那真人在吹口哨。
阮籍还是一个不拘礼法、真性情的人。阮籍母亲去世后,在晋文王那里做客,饮酒吃肉。司隶何曾也在那里,并说:“晋文王正用孝来管理天下,但阮籍重丧在身,却在明公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这样的人应当流放到海外去,以便整顿风教。”而晋文王却说:“阮籍已经因为哀伤疲惫成这样了,你不能与我一起为他担忧,还说这些!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葬礼啊!”在两人对话这期间,阮籍并未停下饮酒吃肉,反而神情却丝毫未变。
所以大家都说阮籍是在“刀尖上跳舞”,是啊,乱世中的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阮籍没有妥协,也没有绝情地离开,而是温润的向世界展开了他的怀抱,以这种“使气”之态,活出了他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