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两次分享的两章以后,我一直都有在学习和练习。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成为作家》的第三章内容,以及心得体会。
第三章书里大致简述了一下故事写作的过程。她用了一个好玩的说法,无意识开始流动,按照所需打开记忆的宝藏,然后意识在不妨碍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控制和辨别选题。最终进行素材的重组以增强故事的新鲜感。其中还特意强调,对于写作技巧的学习应在专心写作前或写作后。
这一章主要突出了两种独立的人格特征的具体表现,从积极面向看待表里不一的好处。
例如说,比较敏感的自我可以躲进现实面具背后,以观察世界。在不同情况和环境下用不同的自我来面对。
当要与外界打交道时用“讲求实际的自我”,而需要观察生活、编织故事的时候则用“艺术家的自我”。
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我们一直强调要融于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但是在真正接触生活的时候,我们甚至不会与自己又好相处,我们是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都未可知。全成了最严厉的批评家了,常常自我苛责、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挑剔。渐渐失去了信心,也弱化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兴趣。所以当我们能够协调好不同的自我,在这一认识上有所提高,就可以运用自如,不会被打扰和被混淆。
写作也要做自己最好的好朋友在这一章里,积累了前面对于“作家是可以培养的”、“不同自我的基础认识和协调运用”“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有这些心理信息,我们要开始刻意练习。练习方向:客观看待自己,把自己当成观察对象。
如何进行这个练习呢?
首先步骤:像孙悟空有分身术一般,想象自己从座位上走到门那边去,站在门槛上的你看起来怎么样?走路姿势如何?对于自己的性格、背景有多少了解?如果此时房间还有人,你需要和他们打招呼,你是什么方式呢?你对他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吗?
等到有所收获时,就换一种方式:另外找一个时间,镇静放松来感受并告诉自己如何一步一步梳理头发或是穿衣服的动作;往后便是,描述一件自己做过的日常小事;再往后便是,想一件前天的小事,回想自己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从中脱身的,像在观察一个陌生人一样,观察自己,并描述和写下来。
再换一个时间,试着跟随自己一整天,用写小说的眼睛观察自己,看起来是什么模样?如何走进走出房间,如何走到街上去,去商店,天黑时如何回到家里,一天的表现如何?等类似的观察与写作记录。
这个练习办法,一来可以从客观上观察自己,与自己相处,又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习性和状态。但是这个练习的观察对象比观察别人似乎还难一点。因为看别人容易,看自己却往往看不真切似的。这也不妨碍我们进行这个练习,观察自己的练习在有收获时,我们就要弃之不用了。长时间把自己“剥离”出来观察,难免对于自己还是过于苛刻了,有时候还合理得当。而接下来的练习则要在后文中分享了。
写作也要做自己最好的好朋友总结一下便是:两个自我便是我们的左右手或是左右脑,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和谐与共。进行第一个“观察”练习,学会用观察的眼睛记录。
结交令人充满力量的朋友和书籍(见思维导图)。读好书交好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