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一位记者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去采访一位二孩妈妈。这位妈妈的大女儿三岁半,小女儿还不到1岁。朋友问姐姐:“你喜欢妹妹吗?”“不喜欢!”连续问了三次,都是这个答案。妈妈于是用棒棒糖哄姐姐,再问时,姐姐就改口成:喜欢。然而,下一个瞬间,姐姐就用棒棒糖狠狠地敲了一下妹妹的头,妹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责备姐姐?安抚妹妹?其实,妈妈最应该做的反而是拥抱姐姐。
想知道原因?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闺蜜圆圆自从生了二胎,就成功晋升为炫娃狂魔。
她的朋友圈成为二宝的成长展示PPT:
二宝会抬头了,二宝笑了,
二宝噘嘴卖萌了,二宝游泳减肥了。
大家都感受的到了这个新生命的降临,
让圆圆的幸福开出花来。
在二宝满一周岁的时候,
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圆圆家里做客,
客厅里坐满了人。
二宝刚刚睡醒,迷迷糊糊地吃着手指看着周遭,
这萌萌的画风逗笑了所有人。
“二宝长得真漂亮!”
“二宝真聪明!”
“二宝的眼睛像妈妈,真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称赞声此起彼伏,而这时大宝从房间中出来,
手里拿着童话书,想让圆圆给他讲故事。
圆圆有些为难,一只手抱着二宝,
一只手拍拍大宝的后背:
“今天是妹妹的生日,妈妈需要招待叔叔阿姨,
你先回房间自己玩一会儿吧。”
大宝撅起嘴表示抗议,
想爆发的势头很快就被圆圆凌厉的眼神制止了。
大宝抱着童话书回到房间,
一个小插曲来得快去得快,
客厅很快恢复了热闹的氛围。
我推开房间门,正看到大宝正坐在桌子前哭,
那一刻,真的很心疼他。
我走上前安慰这个偷偷抹泪的孩子,
问他想听哪个故事我给他讲,但是大宝边哭边摇头。
我心中明白,他不是真的想听故事,
刚刚那个小插曲更像是他的试探,
看自己和妹妹谁更受妈妈宠爱。
而大宝认为,他输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b1908ea6148adc7c.jpg)
大宝生闷气,圆圆也表示很无奈。
她说在二宝出生之前,大宝明明很兴奋,
但是等到妹妹真的降临后,大宝还是不开心了。
二宝出生后,圆圆觉得分身乏术,
就让婆婆照顾着大宝。
可是大宝经常晚上敲房间门,
挂着眼泪和鼻涕表示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圆圆和丈夫也明白大宝有心理落差,
所以也想着一碗水端平,
既然不能给大宝充足的时间,
那就给他多买些东西来弥补,
但大宝的脾气反而越来越大了。
二宝只要一动大宝的东西,大宝的反应就很暴躁。
两位宝贝打开嗓门一起哭,是家中的常态。
圆圆最近还发现,只有4岁的大宝,
居然学会偷偷掐二宝的胳膊。
这让她细思极恐,
也对平衡这两个小祖宗之间的关系慌了神儿。
可能一些宝妈也和圆圆有一样的烦恼,
明明是想给老大找个伴,
但老大对二胎的排斥让人心忧。
这种情况也让想生二胎的家长们变得迟疑,
生怕孩子不能接受弟弟妹妹,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成人在接受新事物时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更别说是孩子了,本来享受100%关注度的老大,
被家中的二胎分走了宠爱,
心中有落差是非常正常的。
孩子经历这个不适应期,
会出现一些不情愿或者反抗等情绪,
心理学指出,儿童不能自发获得心理慰藉,
需要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
宝妈们一定也明白均衡孩子关系的重要性,
却往往不知如何入手。
想要权衡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难,
你需要给予大宝们最需要的东西——安全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1206d91041a4201e.jpg)
坚定地对老大“告白”,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1fb6c7750df493c5.jpg)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
他只为接受一切爱意而敞开。”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父母的爱意去换取安全感,
所以你一定要坚定地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
不断地告诉老大:
“你是独一无二的小孩,爸爸妈妈非常爱你。”
这句“告白”的重点除了包括“爱”,
还包括“独一无二”。
这会让孩子知道,即使周遭发生变化,
他也依旧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孩,
爸爸妈妈依旧还会爱他。
如果老大有不满:“你和爸爸有了弟弟,
你们没有原来那么爱我了。”
那你一定要非常坚定地看着他,再次趁机告白:
“我和爸爸还像从前那般爱你,
有了弟弟,这说明这世上多了一个爱你的人。”
如果老大跑过来试探性地说:
“我哭的时候,扔玩具的时候你还会爱我吗?”
你也要笑着对老大说:“妈妈永远爱你!”
千万不要随口说出“妈妈只喜欢懂事的宝宝,
你要是哭闹,妈妈就不爱你了。”
这种爱意模棱两可的话语,
很容易让小孩子胡思乱想。
在圆圆的事例中,
在周围所有人都只夸奖二宝的时候,
妈妈可以加一句:
“大宝和二宝一样好看,两个孩子都很聪明的。”
或者是“二宝的五官像我,
大宝更像他爸爸多一点。”
把充满爱意的语言覆盖到日常生活中,
这将给孩子带来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21ea294f9c9d5a08.jpg)
在亲子相处中,做到质量的平均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bf35a502f93853f7.jpg)
如果对两个孩子做到绝对意义上的时间平均,
还是有些不现实的,
但是家长们需要做到质量的平均。
宝妈和宝爸们可以交替工作,
每天留出和老大单独相处的时间。
例如宝妈可以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
用来和老大进行亲子共处。
这个过程中,可以和老大一起读睡前故事,
一起玩亲子游戏,要注意,
这个时间段绝对不能三心二意,
不要在与老大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提起老二,
也不要总是起身中途离开。
这个时间段,是独属于老大的。
当然,宝妈们肯定会有身心俱疲的时候,
如果实在没有多余的心力
去和老大进行睡前共读或做游戏,
这时候,也可以选择搂着老大躺一会,
和他聊一聊,耐心回答他那些天马行空的问题,
甚至是两个人一起自拍,
都会让他感到你对他的在意。
圆圆在朋友圈只发二宝动态的行为,
其实就是相处质量的失调,
把高质量的单独相处留一部分给老大,
可以填补时间上的差别,权衡好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亲子相处中,有一种最为快捷的亲近相处,
那就是皮肤接触。
科学研究表明,母亲的拥抱、亲吻、贴脸、
握手更能让孩子体验到温暖、愉快和欣慰的感觉。
在日常的相处中,多多拥抱老大,
并时常给他一个吻,
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与安全指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c36c954e554cdb71.jpg)
不要命令孩子,你只需从旁引导
![](https://img.haomeiwen.com/i3156321/41975a31bae164bb.jpg)
许多宝妈在刚刚生完老二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
会选择让老大与爷爷奶奶一起睡。这会让老大觉得,
一有弟弟妹妹,自己的生活立刻就有不同。
这种行为十分不利于老大度过心理适应期,
会让他逐渐生出落差感。
其实在二胎满1岁之前,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这时候父母可以选择先和老大睡,
让老二和爷爷奶奶睡。
你要让老大知道,即使有了弟弟妹妹,
好像生活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爸爸妈妈依然还像从前那般爱自己。
渐渐地,老大会慢慢适应有弟弟妹妹这个事实,
那时候再与父母分床,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另外,如果老大和老二有了纠纷,
不要立刻就把责任都推在老大身上,
更不要总用,“因为他小,因为你大”,
而让老大做出让步,
让老大学会分担和分享没有错,
但是不要让老大觉得这是被迫的。
在面对孩子是非争议上,上家长不要直接做决定,
而应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然后再从侧面输出道德教育。
比如当老大和老二争夺玩具时,
妈妈们不要扮演绝对的上帝角色,
老二过来找你“主持公道”时,你可以告诉他:
“你需要征询哥哥的同意,
看看他能不能把玩具借给你。”
如果老大占有欲太强,
你可以侧面对老大进行分享的教育,
让他发现主动分享一起玩,是可以带来幸福感的。
孩子们有自己的权衡和体验模式,
你需要引导,而不是做决定。
宝妈还可以让老大介入到老二的养育中,
让他帮忙递尿布、扶奶瓶。当老二长大一些的时候,
让老大作为老二的学习楷模,
比如吃饭时你可以说:
“哥哥吃饭从来就不挑食,弟弟要向哥哥学习。”
这时候老大心目中就会自动生出责任感,
他将不会把这个弟弟或妹妹当成争宠的对手,
而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小人儿。
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曾经说过,
“孩子的喜怒是无常的,更是单纯的,
父母的善意引导,会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二胎家庭中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性的关系,
全看父母的言传身教。
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是李青,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同时也是一名宝妈,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中,我深深的明白养育孩子的艰辛,我们一直都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十倍的补习班和百倍的金钱也于事无补,那时,哪怕付出再多也无法弥补你心中的痛,如今,我也收获了育儿路上的喜悦,我的两个孩子,都聪明懂事,取得很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得到过太多太多人的帮助,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我组织了一个线上交流群,分享我的育儿知识和经验,里面有大量的干货和资料(包括绘本、音频、视频等),解答你育儿路上的困难和疑惑,具体可以加我的助理微信:gsyy88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