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正式收购了英国的金融科技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官方没有透露作价几何,一些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价格大约是7亿美元。
万里汇创办于2004年,创始人是两位拥有将近三十年银行业经验的乔纳森·奎恩(Jonathan Quin)和尼克·罗宾逊(Nick Robinson)。前者现在也是公司的CEO。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这家公司提供的是跨境支付服务。的确,万里汇做的是国际跨境汇款,服务的对象主要的客户是在外国工作,需要寄钱回家的外籍工作者,也有一部分客户是做跨境商贸的中小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万里汇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是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一个是速汇金Moneygram。
蚂蚁金服去年没买下来的那个速汇金。
自从独立运作之后,蚂蚁金服一直在谋求国际化扩张发展。
从2015到2017年,蚂蚁金服的首要扩张地区在东亚和东南亚。它们都是和中国类似的市场,没有明显的PC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爆发阶段,给蚂蚁金服的扩张没有带来多大的压力。目前蚂蚁金服跟印度的移动支付公司Paytm、韩国的K-Bank、Kakao Pay等都有不同形式的资本合作关系。
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之后,蚂蚁金服启动了下一阶段的计划:进军美国。
差不多从2017年开始,在美国一些华人聚集的地区生活的朋友开始更多地看到“支付宝”这三个字。一些中餐馆支持了支付宝,旧金山39号码头也飘满了印有支付宝字样的小旗子。
然而,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系统古老但足够健全的市场上,支付宝的这些动作都只是小动作。美国是一个被信用统治的市场,信用卡使用率极高,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决定了像支付宝这样独立账户的移动支付方式推广起来有难度。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解决的方式还是熟悉的那一套:资本合作。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并购美国跨境支付公司速汇金。当时的协议是,后者将继续抱有自主的品牌,作为独立的公司运作。
如果实现对这家公司的并购,意味着蚂蚁金服将可以不受太大阻拦就与速汇金已经拿下的美国银行网络进行整合。这样所带来的第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当中国消费者出境游玩生活和海淘购物时,能够更加方便的完成支付。
它还有更多好处,比如将速汇金的用户变成自己的用户,速汇金的大合作伙伴变成自己的大合作伙伴(包括并不限于沃尔玛等巨头)从它们的跨境支付交易中提取数据,来加速自己的下一步海外扩张。
2017年1月,蚂蚁金服对速汇金的报价是8.8亿美元。然后,另一家公司Euronet出来抬价,蚂蚁金服迅速把价格也提到了12亿美元。看看上面提到的这些好处,这个价格对于资金比较雄厚的蚂蚁金服来说怎么都不亏。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这次并购发起了长达一年的调查。遗憾的是蚂蚁金服和速汇金宣称已尽到了最大努力,都未能说服国会。最终CFIUS在2018年初叫停了这笔并购。蚂蚁金服也付出了代价:不得不支付了高达3000万美元的解约金。
好在世界上并非只有速汇金一家公司做跨境支付。
在并购案被CFIUS否决半年后,蚂蚁金服就启动了新收购对象的遴选。一年之际,蚂蚁金服已经完成了对万里汇的收购,迅速,并且十分低调:收购的发起者未就此进行公关,西方媒体也是从万里汇向重要客户发送的通知才了解到的。
在万里汇的网站上你也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将于2019年2月20日正式关闭美国市场的业务。这可能是该公司(以及新主人)在避免美国监管机构对其发难,就像之前速汇金并购案那样。
在这次收购之后,支付宝的用户,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和地区,平时经常跟跨境支付、转账、汇兑打交道的用户,将发现很多过去分散在各处的、繁琐的金融操作,被整合到了支付宝上。他们不再需要担心朋友圈里风传的“微信私人换汇将被判刑”,因为业务操作都可以在更透明、合法,并且移动化的平台上进行了。
这本身无疑是一件好事,相信大部分身在海外有同类需求的人都可以同意。
蚂蚁金服收购万里汇,看中的大致是和速汇金类似的东西:与万里汇已有的客户/合作伙伴网络进行整合,扩大自己的金融技术所能够触达到的地理区域和服务到的客户范围。
在这笔收购之前蚂蚁金服在欧洲毫无脚跟,在收购完成之后,它才真正地冲出了亚洲,朝着世界的方向走出了一小步。
中国的技术型公司出于服务更多用户的需要,以及其背后必然的发展目的,势必会谋求在国际的舞台上进行收购。
此时,一切应无关于地缘政治和贸易争端。只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统一、价格谈拢,没有天大的难事。
作者:新科技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