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随笔》之(三十三)——当今诗坛最缺的是什么?
文/北平永胜
中国,从古至今从来不缺人才,更不缺诗人,缺的是如鲁迅笔下的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真的猛士”。
诗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国难当头,在家破人亡,在流离失所,在荣辱交织的各种环境下演绎着不同的人间悲喜剧。
你可以看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颠沛流离;你可以听到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豪情誓言;你可以看到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忧心忡忡;你也可以听到金圣叹“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的心底呐喊。
以前讲过,诗人应该时刻挺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为时代的发展站脚助威、摇旗呐喊。
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天,诗歌成为了歌功颂德的工具,成为了投机钻营的阶梯,成为了名利的收割机,成为了一块被污染的自留地。
半官半商的协会到处招摇撞骗,半人半鬼的专家到处巧舌如簧,半痴半傻的文青宽衣解带,半愚半疯的诗奴过江之鲫。
各种评奖比赛,权威媒体,连篇累牍地推荐着狗屁不通的黑白文字,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于诗词作品鄙视的下限。
我们说,人最缺什么就最爱晒什么?那么,诗坛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呢?是缺“德”,对,没错,是缺德!
德——为一切事物的根本,离开她,世界必将陷入混沌之中,善恶不分,人心不古,一片乱象。
德不立,道不成,我们讲道德,道是规则,德是道的支柱,没有德就不可能得“道”,即便得到了,也是缺德的“道”,是邪门歪道。
时下网红经济波涛汹涌,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网红都是没有德的道,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恰恰反趁出这个时代在衰落,映射出西方反华势力用娱乐的形式进行文化入侵,腐蚀我国国民的险恶用心。
文化领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容易被攻破的堡垒,被糖衣炮弹攻破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陈喜的一双补丁袜子早已说明了一切。
“德“对于很多被洗脑了的,手中掌握着文化领域部分权力的人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这个领域的最终发展结果,诗词也不例外。
如何真正实现破局,让“德”回归正位,笔者不才,开出以下药方,抛砖引玉,供同道探讨交流!
一、取消一切具有官方色彩的诗词协会、学会,取而代之以“中华诗词联盟”,联盟以个人身份加入,联盟设立常设机构,组织日常活动。
二、举行每年一届的中华诗词大会比赛(新诗、旧诗)。
三、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华诗词文化,传播汉语知识。
四、建立中华诗词大学,培养诗词专业人才。
五、因内容繁杂,鉴于篇幅所限,具体实施方案另附。
补充说明:只有正本清源,以己之矛攻彼之盾,才能打破时下诗坛一盘散沙,鱼龙混杂的局面。
诗词是一项事业,不仅要发扬,更要传承,而传承最好的形式是以平台的方式示人,教书育人枝繁叶茂,如果真能如心所愿,桃李满天下,那实为善莫大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备注:欢迎有志之士一同交流,共襄盛举!
2020年05月03日11:03分写成于北京起舞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