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几天的焦虑昨天终于尘埃落定了,在既定下的规则后,不断内心在打退堂鼓,为啥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下午两点准时开始进入会议室开始练习,曹一看就很有底气,生也是信心满满,更加让我感到内心的虚弱。好在我是组长,规则由我来定。
第一轮,咨方是曹,来访是生,我观察,俩人在一个问题中来回纠缠,让我感到更是心慌,心想我要是咨方真不知该如何去问。
第二轮咨方是生,我是来访,用了一个朋友的案例,生用苏格拉底的提问让我无意识中产生了阻抗,什么最糟糕,最好的想法,想想当时情绪不好的时候,都不想去想好的,都是糟糕的想法,更何况替代想法,就不想替代,无法探及内心。生说,亲,建议不要用他人案例。我心里想这是练习呀,我是在朋友那里想用技术帮她给卡住了,想感受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们线下小组练习经常在用他人案例找感受)。生说,你感受不到他人的感受。这句话没错,不是自己案例确实是感受不到他人感受的。
第三轮我是咨方,曹是来访,我自认为一直贴着她的感觉在走,而且还给她赋能,但后来三人讨论时,她反馈说没有在我这里找到她要的盲点,应该还是问的方式不对。
就这样三人第一次探索性的完成了演练,不知道她俩感觉怎样,我感觉挺茫然的。三个小时的演练下来,还是挺疲惫的,这种感觉心累可能更多一些。
看来刚开始真的是不能一上来就用技术,我们三个都还相互不了解,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什么技术都是徒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