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真假之说。俺很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到有此一说。为了了解此说,我在凤凰网的专题视频访谈里,认真地看了主要讲述此观点段落,好几遍。基本上,弄明白了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对“假诗”的涵义表述。
是该网美女主持人——胡玲,把话题引出来的。她说;你(欧阳江河)曾在网络上说过,汪国真的诗歌是“假诗”,这是为什么?著名诗人没有掩饰,直说:“汪国真的诗歌,没有质感语言,属于一种流行励志,或流行歌词。是一种中学生毕业的时候,互相写在本子上的那种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假的语言,没有质感,没有那个生活的具体性,没有事物的及物性。”诗人在解释时,说得比较清晰了,在此虽然没有详细地全记录下来。但是,他认为的“假诗”,其中的核心要义,是点到了。
作为现任北师大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说出这番话来,是有一定份量的。还好,自己不是汪国真的粉丝,不会自伤。其实,也没读过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励志诗。况且,也不懂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若以一个傍观的学习者,来思考。把此观点,作为一种学术上的批评意见,是否更妥呢?这一说,似乎有点自夸嫌疑。
真读不懂诗人。也许,鲜明的个性,诗风放荡不羁,是他们一个共同点。从此对谈视频中,可窥见,诗人的个性独特,率直,倚重诗的深刻和复杂。似乎在崇尚诗歌那种“圣愚”的力量时,也留存不脱俗的气度。他言得明确,诗歌没有好坏之分,却有真假之分。
他说到,有一个现象很有趣。诗歌每次都在扮演耍猴的角色,起到一种轰动效应。其实,诗歌不想耍猴,但就变成了耍猴。在这里,我不一定是准确地理解是,诗人也常常会被集体的无意识所裹挟。
那么下面的观点更颇有意思:
1、 诗人自称,他不是诗独一论的倡导者,因为独一论到最后一定通向法西斯。这更趋向普遍性的认同吧?
2、 如果我的诗歌销售量达到一百万,我会感到羞耻。要与争流量的诗人划清界线,舍去流量,且选择了门槛。自己的诗不需要那么多读者,有一、二万就了不起了。注意:此含义的目的是第3点。
3、 舍去流量,得到的是,诗歌本身写作的成熟、深刻、复杂。而这些成熟、深刻、复杂,带来特别深度的那种乐趣,那种幸福感,自我转换,自我泯灭的那种幸福感。
诗人打破自我,让主体性消失,进入诗的最高境界,真令人向往。
诗人说;抒情诗永远逃不掉一个宿命,就是写作的主体。有一个人在写作,有一个人在感动自己和感动别人。有一个人在哭,有一个人在笑,有一个人在幸福着,有一个人在伤感着。它需要这个写作的主体,而在我这个形态里,这个主体被消失掉。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在对话将结束前,说;诗歌是关于生命深处的一种自我身份界定,文化传统的传承,人的心智成长,人的情感的塑造。还有不可知,还有原创性,而这些东西不会消失。它只会变,可能不同的形态和方式。
著名诗人与美女主持人的高端对话,时间较长,我不能一字不漏且完整地记录下来,只是凭自己的一个小侧面的理解、爱好和取向,学点诗的知识。且若果有点什么感悟的话,就像雪师说的;世界一切皆是自己学习成长的营养。真诗也罢,“假诗”也罢,若有它,比没有它要好,那么它就值得我们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远不会过时。
在诗人的对话中,他也渴望写出一种半人半神的诗歌,据他所述,这才是最高意义上的诗歌。豁然!我想到了雪师即将要创作完成的一部心灵史诗《娑萨朗》,不管诗歌领域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诗的境界。可见,一部能超越自我,走向光明的大诗,必将是留存于世的史诗,我们翘首期盼,雪漠老师这部史诗,早日问世。
(2018、3、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