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边上》是我的偶像杨绛先生的书,是她的自问自答。
单就书名本身就吸引我了,看百岁时的老先生走到人生这么远的地方,她一路都在思考什么呢?
再看目录,书中收录的内容也都是我感兴趣的、常在心中不自觉思考的一些东西,诸如: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与统一、命与天命、万物之灵、人类的文明、修身之道、受锻炼的灵魂、人生的价值等。
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污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有关人的问题
人,一方面有灵性良心,一方面又有个血肉之躯。灵性良心属于灵,“食色性也"属于肉。
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不依仗本性以外的任何支持。灵性良心不争不斗,只是屹立不动。如日月之光,暂时会被云雾遮没,云消雾散之后,依然光明澄澈。
肉体的一面自称“我”,这个“我”,有无穷的欲念,要吃好的,喝好的,要讲究衣着,要居处舒适。。。
人的灵性良心却时时时时刻刻在管制自己的肉体,不该要这要那。“我”如果听受管制,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了另一个“我”-“大我”或“超我”,是斗争统一以后的另一个面貌。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
修养不足,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诱,名利心重就顾不到灵性良心了。
大凶大恶只是少数,完美的圣人也只是少数的。
处于中间地位的大多数,虽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实他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明智,不自觉地宽容了自己,都自以为克制了“小我”,超脱了私心,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实他们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没看透自己。
每个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应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于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当然有它的价值,价值还很高,但决不是天地生人的目标。
我们只看到宇宙无限大,而我们这么渺小,人生又如此短促。数千年来,哪一位哲人解答了世人所探求的真理呢?数千年过去了,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求人生的真谛,为人的准则。
现代的文化,比古代普遍多了,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远胜古人了;但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
人的可贵, 在人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