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偷瓜 》教案

《偷瓜 》教案

作者: 帅帅宝贝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22:04 被阅读32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初步感知省缺句。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性格。

3.展开想象,动笔补充故事背后的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2.在感受童心、童趣、童真的同时,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向生活开放,认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

二 、揭示课题,以疑促读

“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为什么“偷”瓜的呢?怎样“偷”的呢?结果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交流读文收获

1.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感悟人物形象

中心话题: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重点部分处理:

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

(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比如孩子们匍匐于瓜田的样子;李善才虚张声势地追赶;身后顽童趁其不备摘瓜逃跑的欢快……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

(2)“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

首先让学生明白孩子们后来偷瓜的用途。

其次从李善才的动作引发学生想象:可能会想到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可能会想到忘恩负义的儿子;可能会想到那一群淘气善良的孩子……

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地感受读出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3)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

李善才故意把地边的瓜侍弄好,显然是要回报孩子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为他们的“顽劣”提供空间。

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也许被李善才的真诚所感动,也许是李善才的信任令他们收起了好奇之心。总之,孩子们不再搞破坏才会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

毛头娃崽的形象:机智勇敢、倔强任性、淘气顽劣、调皮捣蛋、淳朴、善良和厚道。

李善才的形象:吝啬、性子火爆、知错就改、真诚

课上拓展:

让学生结组,分工合作,编排课本剧,演一演。

课后向生活延伸:

1.从课后的两个练笔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2.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多姿多彩,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先和你的同桌交流,然后再把它写在小本本上,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也把它写在小本本上。

相关文章

  • 《偷瓜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

  • 由瓜农拽倒偷瓜贼反赔300块钱想到的

    文/老春(原创) 河南淇县瓜农在抓偷瓜者过程中,拽到偷瓜者三轮车,碰伤偷瓜女子膝盖后,偷瓜者报警,前来处警的民警要...

  • 偷瓜

    正午时分虫儿噪,瓜田无人儿童笑。 一人潜入几人哨,抱个瓜王赶快跑。

  • 《偷瓜》

    谁家孩儿胆真大,眼皮底下敢偷瓜。 可怜老汉打个盹,醒来西瓜少了八。

  • 偷瓜

    夏日炎炎臭汗淌 口干舌燥思瓜香 守棚老汉尚未睡 儿童林中把身藏

  • 偷瓜

    三更半夜的,你去哪儿?我去看星星…… 黑灯瞎火的,想七古脑滴,你这孩子…… 一个人爬上楼顶,仰望天空, 月亮像母亲...

  • 偷瓜

    我们来到农村以后,随着与当地青年的交往日益密切,自然而然地听到了不少有趣的事。比如骑马,那可太诱人啦,村里的青年背...

  • 偷瓜

    夏天的早上清凉安静,没有午后太阳的燥热,小鱼儿在被窝里正做着甜蜜的美梦却被妈妈喊醒了。 妈妈说:“小鱼儿快起来,趁...

  • 偷瓜

    中午去镇上,路过一片瓜地,大家都说这西瓜长得真好,又大又圆,光泽鲜艳,一定很好吃。当时的天气特别热,大家都垂涎...

  • 偷瓜

    今天真有点背,走了十来里山路,翻山越岭,结果到场,电影还是放了一半。不仅如此,放的电影也不是驼子信誓旦旦的《火烧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瓜 》教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zv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