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初步感知省缺句。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性格。
3.展开想象,动笔补充故事背后的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2.在感受童心、童趣、童真的同时,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之美。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向生活开放,认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
二 、揭示课题,以疑促读
“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为什么“偷”瓜的呢?怎样“偷”的呢?结果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交流读文收获
1.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感悟人物形象
中心话题: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重点部分处理:
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
(1)“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比如孩子们匍匐于瓜田的样子;李善才虚张声势地追赶;身后顽童趁其不备摘瓜逃跑的欢快……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
(2)“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
首先让学生明白孩子们后来偷瓜的用途。
其次从李善才的动作引发学生想象:可能会想到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可能会想到忘恩负义的儿子;可能会想到那一群淘气善良的孩子……
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地感受读出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3)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李善才说:“那敢情是。”
李善才故意把地边的瓜侍弄好,显然是要回报孩子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为他们的“顽劣”提供空间。
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也许被李善才的真诚所感动,也许是李善才的信任令他们收起了好奇之心。总之,孩子们不再搞破坏才会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
毛头娃崽的形象:机智勇敢、倔强任性、淘气顽劣、调皮捣蛋、淳朴、善良和厚道。
李善才的形象:吝啬、性子火爆、知错就改、真诚
课上拓展:
让学生结组,分工合作,编排课本剧,演一演。
课后向生活延伸:
1.从课后的两个练笔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2.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多姿多彩,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先和你的同桌交流,然后再把它写在小本本上,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也把它写在小本本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