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睡在一个房间,聊到凌晨2,3点。
......
“你说为什么一个病人已经得了糖尿病,他的饮食必须要控制血糖才可能活下去,他说什么‘如果我不能吃我想吃的,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话,如果是你,你会让他去吃呢?还是劝他不吃?对他开导?”我妹聊起了她在医院见习的一个病例。
还好她没有问如果是医生,我会怎么做选择,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医生,我可以理解医生的想法,但是参考“我作为医生”的答案一定没啥价值,所以她和我此刻都知道——现在她想听的是我的想法,以我的经验回答的想法,因为她困惑了。
“那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吃的结果吗?就是最坏的结果,比如死亡会更早来临。”我问她,因为我想事情的解决不能是这么简单的非黑即白。
“有,我跟着的医生有对他进行开导,他再不控制,很快就会没有腿了,就是说,腿要截断。”
“那么,他知道他这样做,他的亲人会承受巨大的悲伤吗?他看到家人的难过,或者给家人的负担,他自己心理上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了吗?”我的问题大概我妹没想到,又或者没听明白,睡在下铺的她沉默了一会儿。
后来我们聊着聊着,聊到了我们的一个数学老师,我们都记得,他吸烟成瘾,“对!他手指甲发黄,而且牙齿很黑,脸色暗黑。”
聊起他,是因为他曾经在课上跟我们说过,他不会戒烟,“我自己知道自己”,他不听是医生的女儿的建议——年纪大了,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吧,要是有问题,提前知道。
说到这,同样是医学生的我妹很激动:“对啊!为什么就是不愿检查?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的?”
我说:“是,我一开始也不能理解,但是后来我理解了。”
我妹突然安静了。
“他们的前半生都在努力的背负着什么:一二十岁上学读书,背负梦想,二三十岁结婚,背负家庭婚姻,这种背负让他们觉得,生活有意义,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有意义的,他们需要靠着身体去创造点什么。但是到了他们那样的岁数,按照世俗走来,背负的东西慢慢没有那么多了,你看,老师的女儿成为了一线医生,他为她感到骄傲,自己又是在职老师,就是变得‘不折腾’自己了。”
人的生活,本质上是厌倦的,需要创造点什么,实现点什么,才变得有趣。
“到了那么个岁数,也就不管了”这种不折腾自己的身体,实际上的是一种心理减负的外化,内心在寻求一种减轻负担,不受束缚。
我们可以很快理解健康的人为什么健康,自律的人为什么自律,但却不能很快地理解不选择健康,不选择自律的原因。
有些不理解就让他在那里吧,我们的经历碰上点什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吧,还记得我们玩过碰碰球嘛?
一碰就会变色的碰碰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