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23年4月份了。23年开始写自媒体文,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出了3篇十万加,展现过百万的有几篇。但是也不如意的地方。
写自媒体文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丢失了自我。过去在简书写自由文,写得徜徉肆恣,写得不亦乐乎,写得疗愈自我。而自媒体文就不行了。自媒体文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抒发自我,而是迎合读者。因为要获得流量,就得写读者喜欢看的文章。
可是读者喜欢看的文章,自己的内心未必喜欢,有时候确实是硬着头皮完成的。偶尔写几篇还可以,如果长久地为了流量而绞尽脑汁,那写作也成了苦差事。原来作家还真是不好当的。
好久没写简书了。虽然写简书流量不多,也没有高收益,但我还是决定回归。简书是我写作的家乡,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简书这里出发的。
可是该写些什么呢?今天受豆妈的启发,我为我的写作重新做了规划,制作了每周写作任务表。看着电脑屏幕上红红绿绿的表格,我的心笑了,如果能照表格上的任务完成的话,我的写作人生就太完美了。
近日我正在读一本叫做《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书,作者是畅销书作家加里*凯勒,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的真相:尽量缩小目标,专注于当下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就能够获得成功高效的生活。
往常我总是把每天要完成的事记录在本上,看着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的心也有乱如麻的感觉。这种记录方法叫待办清单,可是总有些事可做可不做,或者做了对我们的成功并没有帮助。于是照着书中的方法,我想尝试一下,变待办清单为成功清单。成功清单上记录的都是应该做的事项,对我们的成功有促进作用的事项。
这就要反思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么。我想了想,我想要的无非是两点,一是提升写作的能力,二是写作能力能得到认可。我这几年来无意间买了也读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是冲着第一个目标的。但是我的写作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认可,这是没把握的,所以才有了各种焦虑。
现在我明白了,能在报纸上发表是一种认可,获得高阅读量也是一种认可。在报纸上发表的是散文作品,获得高阅读量的是情感故事文。而这些都是需要精心打磨的,也是应该做的。那我为什么还要回归简书写这些和成功没有啥帮助的文字呢?
为了疗愈自己。
文字是有一种疗愈功能的。黄鑫的《让文字在指尖流淌》曾给我莫大的启示和帮助。可是我一度为了追求写出高阅读量作品,而把写作的疗愈功能忽视了。现在我想起来了,我要把写作当做珍珠捧在手心里,它是我的宝,它更是我的灵丹妙药。
写周记是写作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除了周记之外,我在简书还规划的有随笔、散文。还是把简书作为写作的第一阵地吧,在简书写作是家的感觉,而在头条写作的感觉是赶集。赶集太累了,偶尔尚可。回家却是天天要做的。
23年是我做的第三次自媒体写作尝试。一月份开始写热点,发微头条,对标张晓磊、害羞的铅笔,但是不算成功。下旬改为写买房故事,发图文,阅读量破万,月收益过百。二月份,开始改写老年情感故事,收益破三百。
三月份转战网易号,七天过原创,写国际时事,发图文,但是没有成功,只有两篇阅读过万的。三月份头条收益靠尾流也破四百了。我充分感受到垂直发文的好处。正像豆妈说的,只有垂直的账号才是优质的账号,会得到平台的支持。
四月份,我不再为三月份失去的而懊悔,要向我最重要的事发起冲锋。写作,写作,写作。
周记写成这个样子,并不是我想象的。其实我想表达的还有很多,比如工作、读书、健身、会友。它们在写作面前,竟然黯然失色了,这只能说明我当下正在写作中。
明日再说明日吧!


网友评论